发布时间:2024-12-05 20:50:36 来源: sp20241205
中新网 南京4月19日电 题:谷雨时节和“汉字叔叔”在南京发现汉字之美
作者 张传明
谷雨,正是万物蓬勃生长的时节,也是人们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的日子。在古都金陵,一位白发的美国老人和南京的老师孩子们,趁着春光到访了一处汉字“宝库”——金陵刻经处,一起发现中国汉字之美,感受中国雕版印刷术的悠久历史。
美国学者理查德·西尔斯,因其对汉字的热爱和执着,在中国被亲切地称为“汉字叔叔”。近年来,他一直居住在南京,“在这座古老的城市,我发现了很多跟汉字息息相关的地方。我喜欢探访这些地方,也希望把我对汉字的热爱传递给更多人,尤其是孩子们。”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在金陵刻经处的古典庭院之中,理查德·西尔斯和孩子们一起朗读了一首著名的咏春古诗,朗朗的读诗声更丰富了春天的美丽。
共同参加此次实践活动的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徐艳老师,也是一位多年研究汉字教育的专家。她不禁感叹,“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你们听,这首诗的韵脚,让人读起来又高又远,仿佛风筝在春天的晴空里越飞越高。”
“汉字叔叔”与南京小朋友共上一堂春天的汉字课。吴园 摄“你们看,‘春’字的古字,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屯’代表初生的萌芽,两个‘屮’是春天毛茸茸的小草,一个‘日’自然是表示阳光……”尽管是个“老外”,但理查德·西尔斯对于汉字相关的知识可一点儿都不“见外”。“每一个(古)汉字的每一个部分,究其根本都源自于象形文字。汉字蕴含着数千年的中国文化。而印刷术让汉字的演变得以留存,也让中国文化得以跨越山海、流传百代。”
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在精心雕刻。吴园 摄“叔叔,您每天大约可以刻多少个字呀?”当看到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第八代传承人王康的精细雕刻技术,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的孩子们惊叹地提出了疑问。
“大约40个。”王康补充道,“在古代,人们一天可是能刻100多个字呢。”
用特制的刷子把墨汁刷满雕版,放上宣纸,用工具轻轻压擦,揭开一页页墨迹分明的书页……一本传统线装书的制作流程,让孩子们叹为观止。
“你们看,这用宣纸做的小东西,叫纸捻,就是纸做的钉子。”理查德·西尔斯从桌上拿起一个小纸卷,笑着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吗?其实是在装订线装书时,暂时用来固定纸页的。小小一样物件都有古人的智慧。”
“汉字叔叔”希望把自己对汉字的热爱和执着,传递给更多人,尤其是孩子们。吴园 摄从金陵刻经处珍藏的一排排古雕版,到明城墙上依旧清晰的古人字迹;从街头巷尾的商店招牌,到博物馆里展陈的文物篆刻……在南京,理查德·西尔斯戴着老花镜,孜孜不倦追寻着汉字在时间长河中的变幻。
同样是在南京,明代航海家郑和从这里出发,在其下西洋途中,为沿线国家带去中国书籍。1407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外国语学校——四夷馆在这里设立,培养了一批汉语留学生和外语翻译人才。600多年后,南京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文学之都”成员,吸引着像“汉字叔叔”这样来自海内外的文化学者到此探索。
据悉,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一年一度的“联合国中文日”当天,南京市将携“遇鉴汉字和合共生”汉字展,到访位于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带去一场集合中国书墨、绘画、音乐、茶茗等传统文化精粹的沉浸式体验展,让各国友人感受来自中国江南的融融春意。(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