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1:27:51 来源: sp20241105
本报北京7月11日讯(记者齐慧)2023年,中国的国际海运量已近全球海运量的三分之一,长江三峡枢纽、西江长洲枢纽和京杭运河等船闸通过量再创新高,重点物资和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这是记者11日从2024年中国航海日主论坛暨全国航海日活动周启动仪式上获悉的。当日是第20个“中国航海日”,主题为“智慧航海 畅行未来”。
论坛还发布了《2023中国航运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水运建设投资完成2015.7亿元,同比增长20.1%,一批重大工程进展加快,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工程水陆域全面开工,平陆运河工程全线动工建设;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完成1018万标箱,同比增长15.9%;一批国内精品旅游客运航线亮点纷呈,国际邮轮运输全面复航;海运船队规模保持世界前列,国产LNG运输船和国产邮轮设计建造取得重大突破;全国已建电子航道图覆盖航道里程超过5700公里,长江干线电子航道图实现全覆盖。
我国港口的自动化程度也达到较高水平。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规模均居世界前列,掌握了设计建造、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和运营管理全链条的关键核心技术,总体应用规模和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前列。(经济日报)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