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全国第一

发布时间:2024-11-26 05:45:35 来源: sp20241126

  在制造大省广东,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创新体系正加速形成。1月10日,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举行了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授牌仪式,广东省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广东省新型储能创新中心等1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获授牌。

  省工信厅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已重点围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布局建设了40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在此基础上获批组建了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南方日报记者 昌道励 许宁宁

  “承上启下”

  汇聚产业链创新链

  相关主体和资源

  世界首款混合结构Hybrid QLED、全球最高分辨率印刷AMOLED显示、全球首款印刷OLED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在广州科学城国家印刷与柔性显示制造中心,以喷墨打印为核心的印刷显示技术正赋予屏幕无限的想象空间。

  “从伸缩自如的卷轴屏,到适应多应用场景的折叠显示屏,都能明显看出印刷显示的优点,多变的形态、清晰细腻的显示效果、鲜艳生动的画面。”国家印刷与柔性显示制造中心总经理付东介绍道,“未来,我们可以像印报纸一样生产屏幕。”

  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建设评选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初衷。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新”,首先就新在研发方向上,这也意味着其肩负着勇闯创新“无人区”的使命。

  “我们不仅要专注研发新技术,还要作为服务平台‘承上启下’,推动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的形成。”付东在显示制造领域已深耕20多年,据他观察,在显示产业上游,企业和科研机构有不少技术和成果,但因为从立项开始就没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往往导致中游的面板厂商不敢用,“缺乏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再到市场的转换过程。”

  为应对这些挑战,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应运而生。它以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为运营主体,集聚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关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资源,推动中国新型产业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

  这也体现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在科研机制上的创新之处。“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公司+联盟’的形式运行,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自主结合,成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独立法人公司,组建汇聚产业链创新链相关主体和资源的技术创新联盟。”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种模式创新,正推动我国在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多点突破。比如在深圳,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近年来硕果累累:研制的首台国产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获得注册认证,一举填补了国内长期空白;联合股东单位联影研发的全球首台5.0T人体全身医学磁共振成像系统,首次实现了超高场磁共振全身临床成像。

  “做产业的核心技术攻关同样是重要的科研工作,是创新链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郑海荣表示,创新中心在市场化运行、创新协同、知识产权运营和人才团队等方向都采用富有活力的机制,通过技术创新与工程化来填补学术与产业之间的鸿沟,实现国家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对于医疗器械行业的引领、带动与辐射。

  可以说,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力量,更是制造业重要战略布局,每个领域全国仅布局1家。

  目前,全国已布局29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广东已成功获批组建了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等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在此基础上,省内外46家龙头企业、科研院校作为股东单位参与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为786个创新中心联盟成员以及更多行业企业开展产业创新服务,初步构建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引领,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重要载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梯次培育

  产业创新从单点突破

  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

  近日,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接受采访时表示,要持续优化创新平台网络,我国将在重点领域再新建5—10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关键材料、重大装备等关键领域建设一批试验验证平台和中试平台。

  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国家和省两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梯次培育、协同联动的发展布局。在全国各地,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崛起,为未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组建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预备队。”

  近年来,广东重点围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布局,建设了40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覆盖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中山、肇庆、茂名、湛江、梅州、揭阳、潮州、汕头、韶关共15个地市。

  这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覆盖的领域,既有智能家电、传统中药、先进陶瓷材料、塑料及金属制品、高端汽车电子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又有半导体、人形机器人、增材制造、新型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金壮龙表示,要聚焦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不断丰富和拓展新的应用场景,扩大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建设布局。

  与之相呼应,2023年广东新增的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便首次在激光与增材制造、新型储能、人形机器人、机器视觉等新兴产业领域进行布局。

  比如,广东省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便由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筹建。“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创新链的协同十分重要。”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表示,2023年6月,该公司成功入选深圳市第一批具有带动效应和示范意义的智能机器人应用示范典型案例。

  机器视觉是工业制造的“眼睛”,是机械设备高端化智能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广东省机器视觉创新中心位于东莞,由“小巨人”企业广东省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筹建。东莞也将借助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进一步强化机器视觉产业优势。

  东莞市近日印发的《东莞市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创建省级机器视觉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技术研发与标准研制同步,加快创新技术产业化,争取市场竞争优势,抱团做大做强东莞市机器视觉品牌。

  在业内专家看来,培育更多新支柱新赛道,既要用好国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又要统筹从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商业化场景建设的链条。这个过程中,创新平台网络不可或缺。

  通过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一个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将逐步打通从技术研发到转移扩散再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推动产业创新从单点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加速转变。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