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9 09:19:04 来源: sp20241229
中新网 上海1月23日电(记者 范宇斌)院前急救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民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的重要手段。正在举行的2024年上海市两会上,农工党上海市委会提案建议“加强上海院前急救体系建设”。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
医药卫生是农工党的主体界别。农工党上海市委会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上海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效,但在体系硬件、信息化、急救制度等方面仍面临急救站点不足、信息系统不完善、车辆和设备管理不优化、专业人员紧缺、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不足、民众急救知识不够普及等问题。
“与国际发达水平相比,结合上海市人口规模、人口密度、交通状况等因素,上海市急救站点的数量和密度仍有提升空间。”农工党上海市委会提案指出,上海在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中,急救中心软硬件和信息化水平可进一步提质增效。
上海公共场所配备AED设备。 张亨伟 摄AED配置少、使用率低是许多城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农工党上海市委会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上海AED配置存在耗材和维护成本高,配置数量、位置不明确,维护周期缺乏机构监管等问题。电极贴片的收费高且标准不统一,医保支付政策不明确,直接影响了AED设备的普及和使用效果。此外,急救相关收费标准和转运标准也应进一步合理规范。
对此,农工党上海市委会提案建议,上海要进一步强化急救中心软硬件水平。根据城乡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突发事件发生频率等因素,进一步科学合理确定急救站点和备勤站点数量、位置和覆盖范围,加强对其他院前急救能力人员的培训、指导、协调等工作,提高其与急救中心的衔接效率和质量。
车辆管理方面,可根据不同类型和级别的院前急救需求,将车辆分为A级(重症)、B级(中度)、C级(轻度)三类,分别配置相应的设备和人员,避免过度配置或不足配置。将非应急转运车辆单独管理,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运营,提高其在非紧急情况下转运患者的效率和收益。
完善院前急救AED配置和群众科普方面,农工党上海市委会提案建议,政府应考虑制定法律法规,要求特定公共场所、企业和机构配备AED设备,并定期维护,以提高设备配置率和可及性。同时,结合信息化手段,形成有效覆盖、快速反应、便捷使用、实时更新的AED网络体系。加强AED及院前急救知识科普培训,组织和引导更多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参与培训,提高已配置设备场所人员操作掌握率。试点在高危人群家庭以租借形式配置AED,如有心脏病史或其他慢性病史的老年人、残疾人等,提高其在家中发生心脏骤停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此外,结合院前急救服务的成本结构和市场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收费标准,上海可试点将AED电极贴片耗材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明确急救操作、耗材、搬运、转运等各项收费项目和金额,完善院前急救收费补偿机制,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