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20:53:09 来源: sp20250101
【光明时评】
作者:刘钒(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近日,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所属专委会向社会发布“星辰启航”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技课程,为中小学提供可在课内外实操的科技教学课程体系。该套课程立足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深度融合,独创“以玩导入、以做促思、以比激创、以写成家”课程设计理念,在玩和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致力于提升青少年对航空航天科技的兴趣和素养。
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的今天,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能够在更早阶段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为我国在全球科技和人才竞争中赢得优势提供有力支撑。教育部近年来依托中小学科技教育实验基地,助力青少年科学课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青少年科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征程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归根结底依赖于高素质人才的不断供给,基础教育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起点至关重要。探索和推广青少年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举措。
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这一点非常重要。伴随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聚焦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突破传统基础教育模式过于偏重知识传授与灌输的局限,才能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青少年科学教育课程所秉持的课程设计理念,正是基础教育从“教知识”向“育能力”转型的生动体现。通过在中小学阶段引入跨学科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和创造性竞赛,青少年能够在动手操作中激发科学兴趣和创造潜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习惯,为他们将来从事科技活动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在这种教学模式与科学氛围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更有希望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推动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
创新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关键,是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基础上推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首先,青少年科学教育的课程理念及设计须体现鲜明的实践导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意味着通过系统化的科学教育过程,打造一条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科研实践的完整路径。以“星辰启航”课程为例,该课程不仅传授科学知识,还特别设置了实践和竞赛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其次,青少年科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应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适当增加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工程等前沿科技内容,让青少年更多接触到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另外,教学方式创新同样重要。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干中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选择。虚拟现实与仿真等数智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大大改善学习体验,使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生动可感。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培养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青少年在创新过程中的自信心。科学家精神强调追求真理、不畏挑战的求知探索,工匠精神注重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两者的结合不仅推动了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更能形成一种持久的社会动力。将两种精神融入青少年科学教育中,将帮助他们以更富激情、更加自信的心态迎接挑战、不懈追求。在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中,未来能够“挑大梁”的人才需要有勇于战胜挑战的创新自信。这种自信往往萌发于青少年时代解决科学问题的尝试与积累,必将为他们在未来实践中敢于探索未知、善于突破常规积累精神财富。(光明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