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03:50:18 来源: sp20241126
中新网 徐州10月11日电 题:江苏邳州探索“小田并大田” 乡村振兴增添“活水源泉”
中新网 记者 朱志庚
2023年以来,江苏省邳州市积极推行“小田并大田”“一户一块田”改革试点,做好公共空间治理后半篇文章,切实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农业生产低效化等问题,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小田变大田后,土山镇苏庄村村民甘志侠不再为机械化管理、收割犯愁。朱志庚摄截至10月11日,邳州市议堂、土山等15个镇91个行政村先行先试,266个村民小组完成改革试点,实现“小田并大田”79228亩,原75647块田整合为18435块,溢出土地3323亩。全市新规划高标准农田7.6万亩,新增规模经营土地3.8万亩,实现农民和村集体双增收,乡村振兴增添“活水源泉”。
寒露时节,走进邳州市大运河畔,田地里随处可见大蒜种植景象。刚刚完成“小田并大田”的地块里,铺上薄膜的蒜地集中连片,在阳光下显得“波光粼粼”。
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土山镇苏山村重新抓阄分地,开展“小田并大田”试点。 朱志庚 摄“幸亏有了‘小田并大田’,以后可以全部使用收割机收割水稻。”土山镇苏庄村村民甘志侠说,她家四口人6亩承包地,原来分成7块田分散在村子周围四个方向,耕种很不方便。尤其是在收割水稻的时候,即便额外加钱,联合收割机也不愿意前来。如今只有2亩水稻和4亩大蒜两块田,收种方便的同时,还节省不少人工钱。
土山镇农技人员在合并的大田里为村民讲解种植管护知识。朱志庚摄57岁的陆玉兴常年在宁波打工。今年,他义无反顾地回到苏庄村,在自己家的11亩地之外,又从村里流转了20亩地,连着一块种植。陆玉兴说,“小田并大田”以后,适合机械化收种、无人机喷药管理。他不准备外出打工了,在家创业开办家庭农场种植大蒜等经济作物。
宿羊山镇辛家村村民张文年原来7块田6亩地,如今变成6亩地1块田。朱志庚摄本次试点,邳州市宿羊山镇24个行政村全部参与“小田并大田”试点,涉及全镇耕地面积9631.8亩,占全镇总承包地的12%。据初步测算,每100亩承包地,除去沟渠和田间路加宽占地之外,还可溢出3亩至7亩土地,平均溢出率为5.44%。目前,全镇共计溢出有效用地503.69亩。
村集体统一发包溢出土地取得收益,集体就有钱开展挖沟、铺路等工作。 朱志庚 摄在苏口村正在督导试点工作的宿羊山镇党委副书记李飞说,原来村民承包地块众多,少则四五块,多则八九块不等,出现大量边角地、水渠、墒沟以及生产路等“公摊面积”。这些零碎的集体用地在多年间逐渐被一些农户侵占使用,或者抛荒。这次通过“小田并大田”,不仅收回被侵占的集体用地,而且减少了地边墒沟,同时合并了一些低效“地边子”。溢出的这部分“公摊面积”重新变成村集体有效用地,成为当地村集体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水田旱田都有的村子,当地因地制宜合并成一户两块地。朱志庚摄鉴于“还公共空间于公众”的呼声日益高涨,2016年6月起,邳州市启动了“公共空间治理”。其中,议堂镇是治理成效较为突出的镇,较早开始探索“小田并大田”。议堂镇以提高空间资源利用效能作为治理重点,通过交易平台进行公开竞价,有效盘活集体资源278块地,共计1480亩,交易金额350余万元,实现了集体资源变资产、变资金、变收益。
议堂镇张单村单家组村民房前屋后微菜园。朱志庚摄根据这几年的经验,议堂镇党委书记郭义算了一笔经济账。议堂镇通过机械化操作,粮食亩均用种量减少2.6公斤,农户收割、耕种、灌溉等环节的成本和工时大幅减少,每年每亩节省成本50元以上,全镇每年可节约90余万元。土地规整后,村民年租金从每亩每年400多元涨到每亩每年1000多元;通过整合田埂、墒沟、生产路等,土地溢出率在5%左右,村均溢出土地100余亩,年增收10万余元。同时,通过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都明显提升。
较早进行“小田并大田”试点的议堂镇议堂村民生建设财力充沛,公园式的新村变成村民幸福天堂。 朱志庚 摄“公共空间的收益还是要公众共享,通过土地流转连片经营,成立村集体农业公司,蹚出了一条集体增收新路。”议堂镇党委书记郭义介绍,以议堂、潘庄两个村为例,两村共1051户,流转876户,流转率83.3%、流转土地3029亩,当年实现增收125万元。同时,针对零星无法集中使用的地块,充分听取农民意愿,结合地块实际情况,由公共收益支出用于公益事业建设,新建公厕2座,游园广场2处,景观设施5处,打造“微菜园”60余亩,既美化了环境,也方便了村民。
蜿蜒曲折的栈桥,清澈到底的溪水,慢悠悠旋转的水车,一排排白墙黛瓦的两层别墅,小村子如同大公园。“生活在这样的村子里,觉得很幸福!”75岁的议堂村村民潘志永说,如今年龄大了,地也种不动了,3亩地就一起交给了村集体。他每天在村里公益食堂吃饭,每亩地每年租金1000多元,每年还能领到土地补贴200多元。(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