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1:14:46 来源: sp20241124
熊猫IP助力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出圈”,陕西非遗工坊带动文化传承发展,冰雪文化为黑龙江哈尔滨文旅注入动能……近年来,中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持续繁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根植区域特色
在周末和各种假期里,许多城市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正逐渐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新动能。甘肃天水麻辣烫的爆火,让伏羲庙、麦积山等历史文化景区流量大增;去景德镇烧玻璃、学陶艺成为年轻人探索“瓷都”的新玩法;济南花朝节将花神、国风、汉服、传统市集和诗词文化相融合,推动了济南旅游热度飙升。
文化是文化产业的灵魂和核心。文化产业通过根植区域文化土壤,结合区域独特文化资源,进而产出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新业态。
通过采用互动体验、场景复原、沉浸式游览等创新手段设计科普展览展示;运营“熊猫国邮政局”“竹韵餐厅”“熊猫时光咖啡屋”,让游客享受多元周边服务,深度体验熊猫文化;推出“iPanda熊猫频道”新媒体账号,扩大熊猫IP影响力;出版《森林里的一天》《你不知道的大熊猫》等一系列读物,用图文传播大熊猫保护知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充分利用大熊猫这一中华文化标志,融合当地传统文化以及配套文化产业,不仅传播了熊猫文化,还有效增加了旅游收益。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国家一级演员刘莉莉长期关注区域文化发展,她认为,新时代背景下,应深入挖掘梳理各地历史文化脉络,凝练其精神特质与文化内核,使之与当地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有机融合。
近年来,陕西省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一定成果。陕北道情《一条棉被》、秦腔《骄杨之恋》等剧目用舞台艺术彰显非遗之美,先后荣获群星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曲艺牡丹奖等奖项。截至目前,陕西省设立省级非遗工坊86家,其中12家进入国家重点扶持序列。凤翔泥塑、西秦刺绣、洛南草编3个非遗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咸阳茯茶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带动1.8万人就业,年综合产值达32亿元,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多元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以人的智识水平和创新能力为驱动,需要融合区域文化资源、人才队伍、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推动文化产业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是文化产业打造发展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内在逻辑。
苏州广电旗下的苏州数智影视文化产业园以现有载体和广电优势,将打造街区型、开放式文化产业园区作为发展方向,通过与广电媒体的深度合作,产业园不断拓展影视制作、音乐创作、剧场演艺等领域业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电文化产业链。2023年底,苏州数智影视文化产业园入选江苏省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目前,该产业园的出租率逐年提升,已签约入驻各类企业、机构150余家,其中数字文化企业近90家,占园区总企业60%以上。
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还要注重区域多元产业的战略协同,形成集聚效应和衍生效应,将区域文化要素融入到相关产业链中,带动上、中、下游联动发展。此外,区域形成的新型文化产业业态应注入到传统主导产业中,推动传统主导产业的改造升级。
把交响乐搬进商场,在索菲亚教堂上空升起人造月亮,冰雪大世界流光溢彩的冰雕作品令人惊叹,以冻梨为代表的特色美食吸引众多食客打卡……哈尔滨将优质冰雪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相结合,释放了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发展的蓬勃动能。“五一”期间,哈尔滨凭借博物馆研学游、松花江光影秀等独具吸引力的文旅产品,再次成为众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适配新质生产力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消费结构升级、文化消费活跃的阶段。面对新的行业变局,需要在供给端适配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对文化产业的创新赋能,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
2023年底,文化和旅游部联合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公布了50个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
在50个建设单位中,甘肃省敦煌市位列其中。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敦煌是一张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名片,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更是丝绸之路上极负盛名的中华文化瑰宝。以数字化等方式对莫高窟藏经洞进行保护、传承和传播,是敦煌探索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由国家文物局指导,腾讯与敦煌研究院联合出品的“数字藏经洞”综合运用了高清数字照扫、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等游戏科技,生动再现了藏经洞的历史场景,让用户直观感受藏经洞的传奇故事。2023年底,“数字藏经洞”国际版发布,助力敦煌文化在海外再次“出圈”。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曹晚红表示,在更高水平的新起点上,文化产业发展一方面要扎根人民,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也要以新质生产力创新支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提质增效,不断深化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