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在粤港澳大湾区

发布时间:2024-11-18 21:07:07 来源: sp20241118

  李峥(中)与同事在工作。   受访者供图

  在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一片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建筑已见雏形——这是珠海通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11月奠基的创新基地项目,建成后的“未来工厂”将用于神经血管颅内植介入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

  留美海归李峥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从事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已有10余年,自主研发产品36项,其中取栓支架曾获评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他说,作为留学归国的创业青年,要努力搭建起“医工合作、产学研用”的企业桥梁,“勇于挑重担、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

  

  从“5人”到“400人”

  2004年,李峥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项研究机械工程学。“我们十分珍惜在海外学习的机会,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度过,全身心地投入实验研究中,对知识如饥似渴。”李峥说。随着研究深入,他的科研成果在多个国际期刊得到发表。

  “我女儿当时刚出生,对我来说,学习和养家的双重压力一下子增大了。虽然教授帮忙提供了一份助教的工作,但每个周末,我依然需要去刷盘子、送外卖来补贴家用。当时确实挺辛苦,但可爱的女儿也让我激发出了拼劲和闯劲。”那段艰苦而温馨的经历,让李峥记忆深刻。

  2007年博士毕业后,李峥进入全球知名医疗器械公司担任项目主要负责人和研发人员,积累了产品研发与生产制造方面的经验,这为他之后创业打下了基础。

  彼时,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进入井喷状态。一些外国企业快速扩张,国内高端植入医疗器械领域几乎被进口产品垄断,在心脑血管领域也是如此。当时,国内脑血管介入器材严重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得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李峥迫切希望能尽自己所能改变这一现状。

  2016年,在珠海高新区政府引入科技创新企业政策的扶持下,李峥创立珠海通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国产替代进口的植入介入医疗器械赛道。

  公司刚成立时初创团队只有5人,办公场地不到200平方米。办公桌是借用的,一张旧沙发还是别人留下的,没有实验和研发场地,只有几台旧电脑……“有一次出差,为了节省开销,我们住在郊区便宜的快捷酒店,转了2次公交、3次地铁才到目的地。当时同行的一名伙伴现在已成为我们公司的副总工程师了,那段共同奋斗的经历,让我们成了最好的兄弟。”回想起创业初期那段艰苦的日子,李峥感慨不已。

  2018年,李峥带领团队研发的取栓支架产品进入临床阶段,需要生产一些临床样品,刚好公司招来了第一批生产和质检人员,大部分是应届生。为了更好地理解产品生产过程,李峥将他们送去杭州学习。“当时团队人少,应届生刚入职就被外派,差点被家长误以为是‘传销组织’。”后来,这些团队成员受邀参加公司上市敲钟,李峥再次带着他们去了杭州。“回头看这些,会觉得特别而珍贵。”他说。

  创业多年来,李峥很少有休息的时候。他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多种颅内血管疾病的手术案例、治疗策略以及介入治疗的器材选择,努力攻克技术问题。他说:“脑血管病治疗是与死神赛跑,早一分钟有研发成果,就能早一分钟造福患者。”

  专注于研发工作

  如今,公司已经发展到近400人的规模,研发人员占1/4,其中高学历人才占到70%以上。短短几年时间里,公司迅速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李峥带领团队以珠海总部为依托逐步向外扩展,在广州、杭州、苏州建立了研发中心,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销售办事处。截至去年8月底,已经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2张,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张,3个产品获欧盟CE认证。

  “近年来,国家对医疗器械创新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对我们研发型企业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求我们得更加努力,与国际产品拼研发、拼质量、拼速度。”李峥表示,一方面,公司正深入挖掘临床需求,快速打造差异化创新产品,满足多样化的治疗需求。另一方面,为继续保持稳定的生产质量和效益,团队也在研发及制造环节中,抢抓多款新上市产品的量产及成熟产品的产能扩充。在立足本地化运营的同时,李峥也更加注重海外市场,希望能进一步提升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如今,公司正探索全新商业模式,利用自身技术平台和生产制造能力,与海外品牌开展合作,带来更多增长机遇。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青年人才要敢于创新创业,敢于将自己的创新想法转化为现实。”李峥说,“要着力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促进技术成果落实到产业上,努力实现国产替代与产业突破。”

(责编:李昉、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