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馆长共议:从传统保护转向社会联动 博物馆应当发展为民众的公共空间

发布时间:2024-11-27 14:01:23 来源: sp20241127

   中新网 北京9月24日电(薛凌桥)“博物馆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传承模式,已改变很多。现代博物馆应更多地面向社会,它们不仅是展出文物的地方,更是一个公共空间。”9月20日,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与活态传承”平行论坛下设的“博物馆——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沙龙在北京举行。期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阐述了自己对当代博物馆建设的看法。同时,来自中国香港、苏州、荷兰的多位博物馆馆长,围绕当代博物馆定位与发展等相关话题展开了对话。

   图为参加“博物馆——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沙龙现场嘉宾合影。 中新网 薛凌桥 摄

  “博物馆作为一种公共空间,可以加深观众对文物以外生活的了解和反思。通过这种形式的互动,让博物馆成为提升民众福祉的社会场所。”谈及当代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吴志华表示,当代博物馆应当关注社会的认同和所在城市的根深。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美好生活与民众福祉息息相关。对于博物馆与美好生活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希望社会公众将参观博物馆视为休闲放松的过程。博物馆以其独特的环境氛围,可以提供和其他机构相比不同的愉悦体验。而在未来,博物馆还需优化客流量管理,确保参观体验更为舒适。

  “观众在博物馆参观时产生的好奇心是一种认同感,感受到文物与世界间的联系。”吴志华说。

  他认为,博物馆要探寻观众前来博物馆参观的原因。博物馆应当做的工作是用现代的语言帮助人们实现古今对话。

  对此,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表示赞同。她指出,当代博物馆建设不仅要关注基础科学研究,也要提供相应的社会教育活动,以满足公众的社会服务需求。

  “现在在各大平台上,游客每到一个城市,会选择先去这个城市的博物馆看一下。那么去完博物馆后他们该去哪里?”对于该提问,谢晓婷回答称,由于苏州博物馆每年拥有巨大的客流量,借助博物馆的溢出效应,馆方推出了苏州旅行书册,推荐其三公里(步行可达范围)以内其他类型的博物馆以及下一站目的地,带动博物馆周边景区发展。她指出,该书册内介绍有苏州市200多个人文景点、70多道美食和20多种特色玩法,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效益。

  荷兰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欧洲贸易伙伴之一,举世闻名的中国瓷器由荷兰人带到欧洲。对于当代博物馆建设,荷兰公主庭院国家瓷器博物馆馆长克里斯·卡伦斯(Kris Callens)介绍称,博物馆将展出空间延伸至展厅外。以露天灯光秀和文物主题食谱,巧妙连接陶瓷与饮食文化,增进公众对陶瓷艺术的喜爱。

  “首尔历史博物馆涵盖了朝鲜王朝从392年至今的历史。首尔历史博物馆有责任保存首尔市民的记忆,并妥善管理,将它们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对于博物馆的社会角色,该馆馆长崔秉九给出了自己的定位。

  “随着人民生活日渐富裕,经济日益繁荣,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会更加强烈。因此,文化机构应该能够为公众提供更多丰富精神的项目和服务。”崔秉九说。

  他指出,收集、保存、管理、储存文物只是博物馆的部分功能,博物馆还需要发挥其与社会沟通的职能。

  “首尔历史博物馆还积极开展服务社会弱势群体的活动,邀请相关群体参观博物馆陈列,定期举办无障碍电影节。”为更好发挥博物馆作为公共空间的作用,崔秉九介绍称,博物馆还会将场地开放给年轻一代,用于开展音乐会、国别文化交流等其他社会活动。(完)

【编辑:张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