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新局、闯新路、绘新篇——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观察

发布时间:2024-12-25 06:38:12 来源: sp20241225

从巍峨矗立的雪山到苍茫无垠的沙漠,从绿草如茵的草原到雄伟壮丽的高原……西部地区幅员辽阔,涵盖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5年来,西部地区发展成效显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9%,不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更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战略空间。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指出,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产业加速上“新”催生蝶变效应

西安中科微精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激光器喷射出的光束快速飞舞。短短几分钟后,火柴头表面就出现了清晰的字迹。

“科技创新为传统产业转型持续赋能,这种超快激光器可以解决传统加工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领域。”公司副总经理陈俊威说。

从“老笨黑粗”的传统产业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西部地区牢牢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地区发展新动能。

这是在重庆市两江新区拍摄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焊装车间生产线(2024年2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高彰 摄)

据统计,西部地区已打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9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航空等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工业增加值由2019年的5.8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8.1万亿元。

在西南,川渝两地电子信息制造业总规模超1.6万亿元,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前列;在西北,陕西“追光计划”实施两年多来,光子产业总产值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企业数从不足100家增至320余家……

“数字经济”正成为西部产业发展的热词。内蒙古大力推动5G技术、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宁夏力争在2024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6%以上;贵州今年要推动数字经济实现质的突破,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要达到45%以上、规模突破万亿元。

2023年5月23日,工作人员在贵州大学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算力中心机房检查设备。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西北大学副校长吴振磊认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产业基础逐渐夯实、类型趋于多元、带动效应增强,随着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有助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释放更大潜力。同时,一批因地制宜加速布局建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绿色动能”助力高质量发展

西部地区是我国能源资源富集地,对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西部地区丰富的水风光资源被充分利用转化为清洁能源,送往大江南北,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

来自雅砻江流域的清洁电能,只需3到5毫秒就可“闪送”至川渝、华东和华中等地的电力负荷中心。作为国家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累计发电量已突破1万亿千瓦时,绿色清洁能源发电量减排二氧化碳约8亿吨。

这是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柯拉乡拍摄的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2023年6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

从“沙戈荒”里的蓝色“光伏海”,到雪域高原上矗立的白色大风车,西部地区发展清洁能源的潜力和势头吸引了众多新能源企业,太阳能电池、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西部地区产业新名片。

甘肃省嘉峪关市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已形成年产15万吨风电塔筒、25万吨光伏支架、1吉瓦高效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光伏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93万千瓦;重庆加速形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预计2024年汽车制造业产值将达5500亿元;世界级锂电产业基地在四川初见雏形,“锂电之都”未来可期……

这是在四川省宜宾市举行的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展示的新能源汽车换电系统(2023年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旭 摄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加快推进生态修复、环境治理。

宁夏银川,贺兰山运动休闲公园里,树影婆娑,波光粼粼。曾几何时,这里因矿产资源无序开发而满目疮痍。

40处点位整治修复,近1.4万亩矿坑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在地方政府对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治理下,曾经的砂石采矿塌陷区已变身为一座集生态旅游、运动休闲和葡萄酒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主题公园。

大步跨越山海联结世界

过去的西部,山高路远。如今,陆海新通道上的货船、驰骋奔忙的中欧班列,正发出西部各省份跨越山海、联结世界、向外开放的时代强音。

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一列装载机械设备、汽车和笔记本电脑的中欧班列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等待发车(无人机照片,2024年5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重庆团结村中心站内,装载着摩托车配件、电脑配件等货物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将自此一路向南,驶向广西钦州港,最终抵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借助这条贸易通道,超过1100种货物品类通达全球121个国家及地区的503个港口。

在广西钦州港码头,多艘海轮在排队卸货(无人机照片,2024年3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从内陆山城到出海门户,西部陆海新通道助推“中国西部制造”加快走向全球,也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送至中国西部广阔的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3.7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37%。

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正在西部形成,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带来新机遇。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年,西部地区累计开行中欧班列3.5万列,占全国总数的50.5%;布局建设6个自贸试验区和40个综合保税区。

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不久前,占地约100亩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在这里正式投用。

“中哈物流场站项目建成投用后,两国‘枢纽对枢纽’的物流通道将形成,进一步推动中国—中亚地区开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加紧密的共赢合作。”西安浐灞国际港党工委书记孙艺民说。

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纵贯山峦、横穿江河的中老铁路已成为联结域内国家的重要纽带。云南抓好中老铁路运营和沿线开发,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推动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截至3月12日,中老铁路已累计发送旅客3020万人次,发送货物3424万吨,其中跨境货物超780万吨。

陕西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谈润卿说,西部地区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多层次开放平台,对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举足轻重。

民生为本凝聚共同奋进力量

中铁十一局集团西康高铁长安制枕场,一根根用于铺设高铁的轨枕加快产出。

“到今年年底,枕场将完成西康高铁所有轨枕的预制任务。”长安制枕场项目负责人张建军说,西康高铁建成通车后,将使西安和安康两地间铁路通行时间从3.5小时缩短至约40分钟,极大地便利沿线群众出行。

这是2022年5月19日拍摄的和若铁路依木拉克特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隧道穿越山梁沟峁,铁龙奔驰戈壁沙漠,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在西藏,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十年间实现翻番,拉日铁路、拉林铁路先后建成通车,川藏铁路加快推进;在新疆,交通网络加快延伸,和若铁路与格库铁路、南疆铁路“牵手”,成为全长2712公里的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在青海,G109小峡口改建工程唐蕃隧道下穿西和高速公路段施工全部完成,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

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观,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西部地区总人口占全国近三成,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至关重要。

地处黄土高原的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打电话要到山顶上找信号,村里几乎没有像样的产业。近年来,南沟村推动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环境好了,百姓富了。

“种苹果一年能收入9万元,我还给别的果园剪枝、压条,现在成了村里的技术工人。”村民赵永东细细算着账,“我老伴现在在村里的景区工作,一年也能收入3万元。”

据统计,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的2.4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3.1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59.94%。

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40%,每年8级以上大风天气达200天,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双湖县,被称为“人类生理极限试验场”。

2022年7月,西藏实施双湖县第二批高海拔牧民生态搬迁,南部4个乡镇的牧民告别苦寒高远的藏北,前往新家。从海拔5000多米的双湖县多玛乡,搬迁到海拔3600多米的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村,42岁的村民桑珠一连用几个“更好”形容新生活:“气候更好了、房子更好了、日子也更好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指出:“西部大开发作为国家战略,是一以贯之的。没有任何动摇,更没有削弱,而是不断加强和完善。我们现在还在继续推动这项工作。久久为功,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在西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广大干部群众正同心携手,用勤劳和智慧谱写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文字记者:沈虹冰、刘书云、石志勇、张斌、雷肖霄

编辑:郝静、郝亚琳、马晶、姜子炜、邬金夫

海报设计:马发展

统筹:王洁、曹江涛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