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1:11:42 来源: sp20241118
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运营、深中通道建成开通、我国首台全国产化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投入商业运行……自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国资央企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有效发挥,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面对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战略部署,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加快破除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企业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要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健全有利于原始创新、有利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的制度和机制,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记者梳理,随着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向纵深发展,多地持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升,以创新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疆围绕强化科技战略引领、推进差异化考核、完善创新激励制度、加大多元化研发投入、推动研发资源整合等加大改革力度,强化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黑龙江将研发设立为衡量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的硬指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好建强国家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和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甘肃国有企业发挥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重庆出台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支持措施“20条”,实行工资总额“三单列”制度,在资金、技术、人才、考核等方面统筹发力……
与此同时,国务院国资委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产学研主导作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投集团通过基金投资,涉足量子科学、人工智能、未来网络、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空天海洋等6大未来产业,投资了细分领域的近30家企业,实现了前沿材料、基因治疗、激光制造、矿产资源开发等方向与现有产业布局密切联动;中国华能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立科技委员会,构建“宝塔形”科技创新体系,出台专项激励政策,实施高端人才共享,提升了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国家能源集团建立完善“中央研究院+产业研究院”内部研发力量体系和“研究院+平台公司+产业公司”成果孵化转化体系,实施科技项目管理长和技术长“双长制”,深度融入央企创新联合体建设……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4.5%,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研发投入超万亿元,2024年国有资本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比例达83%。在航天、深海、能源、交通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对于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下一步工作重点,国务院国资委日前举办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明确,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抓紧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进行细化分类,及时完善工作台账,确保年底前完成70%以上主体任务。
为了将国资国企重点改革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王宏志表示,在国有经济层面,重点是深入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国有企业层面,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国资监管层面,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强化战略协同,提高监管效能。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表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要提高资本效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科技产出效率;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更好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更好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重点领域保障,更好支撑国家战略安全。
(责编:乔业琼、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