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5:00:47 来源: sp20241115
中新社 北京9月1日电 题:台湾教师行走京津冀:一脉相承的文化,悠长厚重的韵味
中新社 记者 朱贺
一踏入坐落在燕山脚下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台湾教师潘柏年和太太林晓筠感觉每个毛孔都在呼吸——随着一件件珍贵版本映入眼帘,悠长而厚重的历史气息正慢慢浸入身体。
出土于陕西的西周酒器“何尊”,是“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中最受瞩目的文物之一,其内底铸铭文百余字,是迄今出土文物中“中国”一词的最早记录。潘柏年细细端详,拍照记录,“如果没有隔着玻璃近距离观察,我们就不会知道‘中国’两字出现的语境”;翻看《永乐大典》复制本,林晓筠忍不住握拳赞叹,眼中尽是如获至宝的惊喜;在保藏古籍版本的兰台洞库前仰望山体,两人点赞大陆为守护中华文脉所作努力。
日前,近30位参加融合发展主题研修活动的大陆任教台湾教师行走京津冀,品味文脉传承。图为在中国国家版本馆参观、拍照。 中新社 记者 朱贺 摄近日,潘柏年夫妇等参加融合发展主题研修活动的近30位大陆任教台湾教师走进北京、河北、天津。品味中华文化,是此行重要主题。
来大陆工作后,逛博物馆是潘柏年和林晓筠最期待的美事。去年在陕西打卡了十家博物馆,两人大呼过瘾。作为中文教师,他们设定了更深一层的逛展目标:除享受古文之美,还要识别出文物中的异体字、辨识句读,更以影像形式记录下来,带回课堂向学生讲解。
同样的惊叹,还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中此起彼伏,教师团在此参观了“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陈。高耸的青铜大立人像,精美的戴冠纵目青铜面具,璀璨的金面具青铜人头像……数百件文物极具特色,向到访者讲述着距今3000多年古蜀人充满神秘色彩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大运河博物馆,台湾教师一行在此参观了“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陈。 中新社 记者 朱贺 摄“从前透过图片认识三星堆文物,多被其正面的‘大眼睛脸谱’吸引;此次观展特地在讲解员引导下观察青铜像的后脑,才发现有的编发辫,有的戴发笄。”潘柏年表示叹为观止、大开眼界,特地买了两本书以便进一步学习。来自广西的台湾教师李赞虔也说,展陈文物工艺精美,更难得的是历经数千年仍不改样貌,相信随着考古发掘不断深入,会有更多惊奇的文物宝藏得以问世。
若说北京古韵悠长,来到雄安新区,教师团一行则有强烈的古今交融之感。初具雏形的“未来之城”现代感十足,仿古建筑彰显中式美学,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休闲体育系主任李豪杰认为,“这既是传承与保护,更是对未来文化的形塑,充分展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俗语云,“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妈祖文化园拜谒妈祖、进香祈福,教师团倍感亲切。妈祖民俗信仰在津门已有数百年历史,广西梧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台湾教师王立本研究妈祖文化多年,几乎每年都来天津参加相关研讨活动。
王立本说,妈祖在台湾是饮水思源、不忘本来的象征。天津自古以来便是重要的海上门户,因此有妈祖在此“镇守”海疆。妈祖是两岸共有的珍贵文化资产,值得大家省思其背后代表的两岸一家的深刻意蕴。
关注到文化园中陈列了不少台湾妈祖庙所赠旗帜,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孟筠说,台湾宫庙密度大,除了是民间信仰中心,也是民众世代传承的中华文化源流的一部分。希望两岸宫庙交流常来常往,情谊长存。
“中华文化是广袤大陆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果,妈祖文化由福建辐射至台湾,数百年来香火不辍。”在福建任教的台湾教师王宝汉说:“两岸一衣带水,永远割舍不去的是同文同种与文化连结。”(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