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更高效 幸福更“有感”(评论员观察)

发布时间:2024-11-05 21:58:27 来源: sp20241105

  优化政务服务、更好利企便民,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点站

  保持永不懈怠的心态、付出一以贯之的行动,持续推动政务服务焕新升级,全面推广“高效办成一件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从环节到内容都“尽精微”,才能让群众少操心,增强办事获得感

  “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天气太热难以出门”,如何破解办事难题?今年夏天,浙江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行政服务中心面向全市提供政务增值预约服务。该中心每周二、四推出夜间办理窗口,同时深化周末窗口服务,努力做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办”。

  广场舞噪声扰民,找哪个部门解决?在广东深圳,只需打开“@深圳—民意速办”微信小程序提交投诉,便可实现一站式办理。相关单位接诉即办,市民实时查询办理进度,还可给出评分,不满意退回去重办,“整个过程像网购一样方便”。

  无论是晚间办事“不打烊”,还是快速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都令人感受到改革创新的问题导向与民生温度。这也从一个切口带来思考:优化政务服务、更好利企便民,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点站。

  政务服务直接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办事方便吗?”“一站式做到了吗?”“居民们平时都反映哪些问题比较多?”……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多次走进当地的政务服务中心或便民服务大厅,察民情、听民声。

  一个事项的办理,就如同一面为民服务的镜子。“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近年来,各地不断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办事越来越方便”成为人们的真切体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着眼未来,尤应保持永不懈怠的心态、付出一以贯之的行动,持续推动政务服务焕新升级,全面推广“高效办成一件事”,让群众幸福更“有感”。

  以百姓心为心,在制度设计上想深一步。群众办事,事关切身利益,往往十分具体。如何破解政策兑现迟、慢、繁、难等问题?就近办、异地办是否还存在改进提升空间?有没有充分考虑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无论是制定新政策还是完善既有措施,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从环节到内容都“尽精微”,才能让群众少操心,增强办事获得感。

  创新方式方法,从服务供给上递进一层。山西与京津冀等省份深化“跨省通办”合作,群众无需来回奔波,即可就近办理相关地区的不动产登记业务;上海新增多项“免申即享”服务,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浙江设置“跑一次没办成兜底窗口”,专治办事“疑难杂症”;福建聚焦孕产妇和新生儿等特殊群体,在医院内设立医保服务站,一站式办理“出生一件事”集成套餐……实践表明,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方面,创新的空间非常广阔。

  打通卡点堵点,于数字赋能上持续加力。推进电子政务,有利于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用户超10亿人,政务数据共享服务超5000亿次,全国90%以上的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可办。惠企政策尽快落到实处,高龄补贴及时发放到人……以“免申即享”为例,系统梳理政策条件和适用规则,强化数据归集共享、精准匹配,用“系统筛选”代替“自主申报”,避免了一次次填表、跑手续。善用数字技术,着力提升平台联通程度、流程再造能力和场景统筹效果,就能推动公共服务更加普惠便捷,实实在在增进民生福祉。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高效办成一件事”2024年度新一批重点事项清单》,涵盖企业经营发展和个人生活、安居、就业、教育方面的8个重点事项。因地制宜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既“办成一件事”,更“办好一类事”,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才能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责编:牛镛、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