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临平:“传粽接蛋”寻味端午

发布时间:2024-12-01 05:07:04 来源: sp20241201

   中新网 杭州6月10日电(鲍梦妮 彭丽芬)白墙黑瓦的院落中,老虎灶上煮着粽子,香气四溢,屋檐下的老手艺人正将青色的鸭蛋裹上黄泥和草木灰,一个个码放进满地的缸和甏……在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丁山河村,一间“幸福的院子”正书写着“传粽接蛋”的故事。

  作为在良渚稻作文明滋养下的江南水乡,塘栖孕育出有雌雄之分的粽子。“雌”的是四角粽,也称为“斧头粽”,里面放红豆馅或五花肉;“雄”的是三角粽,里面放有藕丝。

  与普通粽子不同,雌雄粽在端午之前就早早“上线”。

  据当地人介绍,清明踏青时节恰逢蚕花节,当天年轻小伙姑娘们盛装打扮参加“轧蚕花”。小伙子带上三角粽,姑娘带上斧头粽。小伙子会把三角粽送给心仪的姑娘,如果姑娘也中意,就将斧头粽回赠给小伙子。粽子因而被赋予自由恋爱中定情物的角色。

  为留住最初的味道,百年老字号杭州老刀食品传承人、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理事沈建标将丁山河村一所废弃的小学打造成“百匠工坊”,并专门找到一位近80岁的师傅,花了一个多礼拜的时间,在院子里修起一口老虎灶,复刻蒸煮粽子的原始方法。

村民们在“幸福的院子”里包裹雌雄粽。 临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揭盖起锅,蒸汽中弥漫着箬叶的清香、糯米的米香和醇厚的肉香。此时,院子另一边的枇杷树下同样热气腾腾。“99后”女生顾灵娇正将晒干的枇杷花和新鲜的枇杷果叶加入锅中,不停地搅拌。

  “我在熬制做‘蚕杷蛋’的料水。”一直以来,顾灵娇对家乡文化非常感兴趣。她历经两年时间,上百次调试,并经村里老人的品尝检验,终于成功复刻“蚕杷蛋”。

  塘栖是中国五大枇杷之乡之一。每年五月蚕茧“下山”和枇杷上市时节,被称作“蚕枇里”。在此期间,当地村民常将一种介于白煮蛋与咸鸭蛋之间的“蚕杷蛋”作为主食。其因加工时放入了枇杷花进行腌制,所以又称“枇杷花蛋”。

  腌制好的“蚕杷蛋”除了有咸鸭蛋的特性外,还保留淡淡的花香。时常可见一小枝枇杷花黏附在青色的蛋壳上,轻轻取下枇杷花秆,蛋壳上留下了层次分明的枇杷花脉络。剥开后,蛋出油多又降低了咸度,口感更佳。

沈建标制作灰鸭蛋。 临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们水乡老底子家家户户养鸭,鸭子喜欢吃小鱼、小虾、螺蛳等,所以下的蛋特别饱满,味道也好。村民们因鸭子产出的蛋较多,吃不完且储存困难,便就地取材用草木灰来腌制鸭蛋,既解决了鸭蛋储存的难题,也有了灰鸭蛋这道美食。”沈建标介绍。

  从最初不到一万枚到现在年产百万枚,灰鸭蛋的名声越来越大。沈建标思考着,应因地制宜,根据塘栖广植枇杷的优势,向村民收购枇杷花,将当地独有的枇杷元素融入其中。“一来产品有了明显的塘栖标识,二来为种植枇杷的农户实现增收,带动全村走共同富裕道路。”

  据统计,目前“幸福的院子”集聚国家级非遗项目清水丝绵制作技艺,省市区级非遗项目传统糕点、清明狗、灰鸭蛋等7个制作技艺,民俗传统技艺30多种,生产非遗食品40多种。(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