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剧创作要实现技巧与剧情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5-01-10 12:50:35 来源: sp20250110

原标题:杂技剧创作要实现技巧与剧情的融合

杂技剧创作要从杂技本体出发,以完美的舞台呈现为目标,将题材融入杂技技巧,从中创新表演语汇,实现技巧与戏剧的融合,最终形成一场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兼备的精彩演出。

杂技这项古老的艺术承载着中国的厚重文化,灌注着中华民族善良、勤劳、坚韧等优秀品质,真实而鲜活地绽放在祖国的艺术百花园中。我国的杂技人始终心无旁骛地打造着自己的技艺,无声地、本真地用肢体语言的繁复变化与延展,向世界展示独属于人类的智慧、勇气和力量。

在现代文明的浸润下,杂技这朵朴实的艺术花朵主动向现当代艺术靠拢,勇敢超越原初的杂耍形态,以创意和审美赋予肢体语言更广阔的表演空间。近些年来,从主题晚会、杂技秀、新马戏到杂技剧,种种表演形态的革新与尝试,各色杂技本体之上的范式再造与艺术升华,拓宽了杂技的表现边界,带来更丰富的审美体验,这也是杂技人推陈出新、自我革命的生动写照。尤其是21世纪二十多年来涌现出的杂技剧,整体体量更为庞大、创作元素更为综合,艺术表现力更强。

以杂技剧的形式拓宽杂技的表演空间,首先要厘清杂技本体技巧与其他艺术手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国内首部杂技剧《天鹅湖》自2004年由战士杂技团创排面世,在相对完整的戏剧框架下,将杂技技巧融入芭蕾舞,呈现出空前的艺术美感,颠覆了世人对杂技的传统观感。杂技剧这一全新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就此成功创立。经过天津杂技团《胡桃夹子》、南京杂技团《渡江侦察记》等杂技剧的不断探索尝试,至上海杂技团和上海市马戏学校2019年推出杂技剧《战上海》,杂技剧的创作再上新台阶,在选题立意、制作出品、美学风格等多方面都进行了深度挖掘,逐步确立了“技巧要为剧情服务,剧情要为技巧提供空间”(由中国杂协副主席、上海杂技团原团长、上海市马戏学校原校长俞亦纲首度提出)这一杂技剧创作的基本理念。杂技剧二十多年的创作史上,《天鹅湖》和《战上海》可谓两座颇具先导意义的里程碑,前者首启中国杂技艺术现代转型和创新的大门,后者则扣准新时代的杂技艺术创作之命门,为杂技剧践行出一条有规律可循的传承创新之路。

杂技剧创作要从杂技本体出发,以完美的舞台呈现为目标,将题材融入杂技技巧,从中创新表演语汇,实现技巧与戏剧的融合,最终形成一场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兼备的精彩演出。《天山雪》《红色记忆》《江湖》《铁道英雄》《聂耳》《芦苇青青菜花黄》《先声》等一系列杂技剧的出现,则代表着杂技界正转益多师,努力向更高层级的舞台综合艺术进军。

杂技剧如何克服不说话而“讲”故事的天然矛盾,通过肢体塑造人物形象、演绎情节冲突、传达思想情感?不同于一般的舞台剧,杂技剧最显著的特点是舞台语汇由实打实的人体动作构成,而肢体语言无法开口说话。这就对杂技剧提出了多方面的前提要求:在文本创作上,做到戏剧结构简洁明了;在导演手法上,将故事线流畅铺排于技巧节目,调动灯光、服化道、音效、多媒体视频等其他艺术手段来弥补虚拟性、完成假定性;在技巧节目中,技巧导演(业内简称“技导”)依据戏剧情境的设定来匹配相契合的节目,包括研发技巧、改良动作;在演员表演上,于真实的技巧表演中融入假定性的戏剧表演,表情动作均要配合人物在规定情境下的情绪表达和角色任务,甚至需要储备基本的台词功底用于必要的开口。

在具体实践中,杂技剧创作周期长,过程极为艰辛。院团需立足本团传统节目特色来求新求变。以上海杂技团为例,秉持“中国文化、国际表述”的艺术生产准则,在杂技剧的创作上,以节目(技导和演员)储备为基石,首先进行选题策划,量身打造立意,其后遴选导演、舞台美术等团队介入,再实施文本策划,同步开展节目改进,最后磨合调整排练。这一过程短则数月长则数年,最终在多方整合下推出一台丰富多彩、蔚为大观的舞台剧。其中导演调度、剧本修订、技巧节目研发和训练、道具革新与制作、舞台装置研发与制作等,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与人力、物力的投入。每个创作元素之间的关系都不是割裂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也彼此成就的。这一切的集约合成,都需要高度的制作统筹和审美统摄。

杂技的真实功夫与戏剧的假定表演之间存在着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杂技剧对演员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演员没有程式可循,却承担着比一般戏剧演员更繁重的任务;技导在节目设计中除了要保持杂技的惊难绝险美等本体特色外,还要留给演员表演角色的空间和时间;导演手法的施展和艺术手段的调动,必须首先作用于杂技技巧节目的展示,其次帮衬到演员的表演,然后才可能谈到舞台调度、整体呈现和艺术追求。杂技演员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后走上舞台,只有在扎实的杂技功底基础上完成节目表演这第一功能,才可能分神顾及戏剧表演部分的传情达意,甚而更进一步忘我地进入规定情境,实现个性化塑造人物这第二功能。

截至目前,杂技剧的创作已经锻炼出一批富有实战经验的主创队伍。许多的杂技演员也在每台剧目上百场的演出中得到培养,他们不单各自身怀绝技,还拥有了一定的戏剧表演能力和相对丰富的舞台经验。但这还远远不够,杂技剧如要获得更远大的前途,其创作规律需要提炼,理论体系需要建设,审美与评判标准也亟待建立,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杂技剧今后的良性发展,不仅是杂技人正在面对的课题,也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文艺评论的更多参与和支持。

(作者:姜学贞,系上海市杂技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责编:王连香、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