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 新时代代表委员彰显使命担当

发布时间:2024-11-09 09:43:14 来源: sp20241109

  央视网消息: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代表委员们肩负人民赋予的重任,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的履职答卷,彰显了新时代代表委员的使命担当。

  马铃薯,西北农民习惯称为洋芋,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全国政协委员王舰是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副院长,也是国内知名马铃薯专家,为了培育马铃薯新品种,实现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他已在田间地头奔波了39年。2024年,王舰委员的提案仍然离不开马铃薯,他建议建立国家马铃薯种质资源备份库,对确保马铃薯种质资源安全,保障马铃薯产业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查一村距离西宁100多公里,来这个村多少次,王舰委员自己都记不清了。他和团队培育的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从2017年小规模种植到现在的整乡推进种植,以平均亩产3000公斤以上的高产量让老百姓信心满满。

  王舰委员已经连续四届参加全国两会,他在2021年提出“关于支持在青海建设国家级种薯生产基地”的提案,很快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的回复。两会前夕,王舰委员调研“青薯9号”种植情况的同时,为建立种薯生产基地选择地块。

  王舰委员研究马铃薯已经39年。1985年,他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发现,农民们常常辛苦劳作一整年,却因为缺乏科学种植技术,马铃薯产量很低。

  马铃薯想要提高产量就必须“脱毒”,就是去除马铃薯本身所带的病毒,这是恢复马铃薯丰产性最重要的环节。多年来,王舰委员和团队跑遍了青海的马铃薯种植地区,建立了国内领先的,以脱毒马铃薯微型薯高山大田直播技术为核心的四级种薯生产体系,控制了种薯质量、降低了种薯生产成本。

  目前,青海全省脱毒马铃薯覆盖率达到了90%,促进了马铃薯的增产增收,其中,他和团队育成的广适高产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自育成以来,在我国14个省(区)累计推广种植8000万亩,每亩增加收益300—400元,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豆豆”。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作为外来物种,马铃薯在我国种质资源非常有限。2024年,王舰委员的提案仍然离不开马铃薯,他建议在青海建立国家马铃薯种质资源备份库。目前,他已经进行了多方准备,引进国内外马铃薯种质资源1000多份,建立了西部地区特色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基因库。

  在两会会议期间,王舰委员带着收集的相关信息,和农业界委员们共同讨论完善提案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王舰说,青海省海拔高、自然隔离条件好、病虫害少,建有完善的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评价体系,是国家建设马铃薯种质资源备份库的优势地区。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有限,现收集和保存大概有5000余份种质资源,建立国家马铃薯种质资源备份库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深挖特色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如何更好地保护发展传统文化,并发挥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

  3月3日乔进双梅一到北京就忙着整理她特意带来的一些彝族特色饰品。

  乔进双梅是彝族手工刺绣省级非遗传承人。近年来,通过创办马边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她已经帮助家乡的800多名绣娘实现“零投入”居家灵活就业,人均年增收超1万元。不过,如何带动当地更多群众,乔进双梅认为,“彝绣”的覆盖面还远远不够。

  全国人大代表乔进双梅说,特色产业发展仍然比较单一。自立自强,摆脱欠发达的现状是他们当前努力主攻的方向。

  为了寻找特色产业走出“特色”的长效发展路径,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乔进双梅多次去外地调研,学习发展经验,也不断拓展彝绣的品种和销路。

  2024年全国两会前夕,乔进双梅走进了马边县的苏坝镇峰溪村,拜访了一位当地的彝族银饰传承人。

  走访当地特色文化非遗传承人,正和她2024年的建议有关。在乔进双梅看来,聚合当地更多的非遗传承人,形成合力,扩展更多民族文化消费场景,正是眼下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乔进双梅希望能做一个“破局者”。

  全国人大代表乔进双梅介绍,2024年她准备的建议是“进一步挖掘、提炼、开发彝区的优秀文化、特色产业”,比如彝族漆器、银饰、非遗民俗活动等,加速带动大小凉山群众稳定就业增收。

  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培训、打造非遗文创……乔进双梅认为,“以文聚力”的背后其实大有可为。她在调研中了解到,在云南小凉山,当地已经打造了多个彝绣园、彝文化产业园,还发布了区域文化品牌,这些经验都可以借鉴。

  全国人大代表乔进双梅介绍,他们还将探索“彝绣+旅游”等模式,让游客在彝乡吃彝餐、穿彝绣、体民俗、赏美景。

  乔进双梅说,她也准备借这次全国两会,和相关代表互相交流取经,把更多先进理念和创意带回四川。她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返乡青年加入乡村文化创业,赋予传统文化更多年轻表达,让民族文化IP“火”起来。

  推动大湾区发展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表示,将推动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林晓辉表示,他2024年的提案是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还有旅游发展。环境保护这方面,建议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学研优势,进一步整合环保产业,还有旅游发展。他建议大湾区利用香港的国际旅游中心的市场,做大湾区旅游一体化。香港有祖国作为后盾,再面向世界,这是香港最好的定位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张佐姣说,大湾区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缩影,其中,最关键的是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香港与广东都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双方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大湾区创新创业的高地。

  全国政协委员高佩璇表示,香港由乱及治,现在是由治及兴的关键时候,香港人现在已经非常清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最大的出路和发展的希望。他们现在积极地就把北部都会区计划与深圳一起带进来。希望能够通过大湾区的合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经济做好,做高质量的发展。

  以香港所长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深入衔接国家战略,增强发展动能。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建议,香港应在“一国两制”下不断发挥独特优势,积极融入国家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马浩文说,他主要关注内地的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国家与香港合作打造金融领域的AGI(通用人工智能)平台,发展出中国版的AGI(通用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肯定让内地跟香港可以融合,利用香港作为国际平台,让这一批服务走向国际。

  全国政协委员洪明基表示,他2024年带来的提案主要还是和经济有关。比如香港在人民币离岸中心当中,如何能够更好地去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包括创新发展当中,有什么方面的人才可以输入到国家的各个不同的战略当中,比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香港可以发展其自身独特优势,在“一国两制”下,更好地做好超级联系人,做好内通外联的工作。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