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18:54:02 来源: sp20241230
金秋时节,沿着雅鲁藏布江北岸一路前行,当看到群山环抱中一片河谷地带在眼前缓缓展开,装满土豆的卡车一辆辆擦肩驶过,便知道日喀则市南木林县艾玛乡到了。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采访活动先后来到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阿里地区,看到在科技创新加持下,西藏多地农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牧民吃上了“科技饭”,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日子越过越红火。
科学育种带动增收
“快来尝尝我们的土豆,味道好得很!”一见面,艾玛乡党委书记陈忠阳就迫不及待地给记者端来一碗刚煮好的土豆。热腾腾的土豆,撒上当地随处可见的野葱,口感软糯绵密,味道香甜。
皮薄、淀粉含量高的艾玛土豆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西藏当地有名的“老牌子”。但由于种植时间长,且传统种植方式缺乏科学性,传统艾玛土豆出现了品种退化的现象,产量、质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乡里共有约3万亩农作物耕地,2/3都是种土豆。土豆的好坏直接关系当地农民的收入。”陈忠阳告诉记者,为了保住艾玛土豆这块“老牌子”,近年来,当地积极行动,挖掘品种性状保持良好的土豆,与科研单位展开合作,进行针对性科学育种。
选育出的原原种会被送至专门的土豆扩繁基地,进一步扩大繁育。“我们现在有800亩的一级种子田,生产出的土豆种子直接给农民进行种植,从源头上保证艾玛土豆品质。”陈忠阳介绍,精心选育后的艾玛土豆,商品率由过去的60%增长至80%,土豆种植户收入也相应显著增加。
去年,艾玛乡举办了第一届“土豆大王”评比,山巴村村民普琼家的土豆单个重量达到4斤7两,夺得冠军。他告诉记者,品种改良后的土豆个头大、口感好,价格也水涨船高,不愁销路,明年还要继续增加种植面积。
畜牧业发展同样离不开优质种源。在阿里地区日土县热帮乡的深山夏牧场,放养着一群珍贵的白绒山羊。白绒山羊所产羊绒的绒细度最细可达10微米,是顶级羊绒产品。
热帮乡养殖白绒山羊的历史悠久,但由于不重视品种保持,其所产羊绒曾出现杂色增多、绒细度下降等问题。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在河北援藏团队支持下,当地开始大力选育优质种羊,提升羊绒品质,增强产品竞争力。
2020年,当地对白绒山羊原种场进行了改扩建。“扩建以后,我们根据产绒量、绒细度、绒白度等指标,选择优质的白绒山羊进入原种场,用作繁育留种。”原种场场长班觉告诉记者,原种场通过人工授精繁育出大量优质白绒山羊种羊后,会无偿提供给扩繁站、科技示范户等进行推广,由此逐渐将不合格的种羊淘汰,形成遗传性状稳定的群体,逐步提升当地白绒山羊的整体质量。
目前,热帮乡全乡共有白绒山羊87200余只,仅羊绒产品每年便可给牧民带来收入数万元。2023年,在当地举行的拍卖活动中,超细羊绒价格最高达到一公斤1355元,是历史最高价,许多牧民收入因此大幅增加。
做大产业引领致富
去年年底,许多面包爱好者关注到这样一则消息——中国代表队击败一众烘焙强国,获得IBA世界面包锦标赛总冠军,并取得两个单项第一名。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为中国队夺冠作出突出贡献的食材中,就有来自日喀则市江孜县的青稞。
青稞又称“裸大麦”,是藏族同胞的重要主食之一,其营养丰富,是优质的健康食品。但由于青稞中几乎不含面筋,难以形成发酵面团,在面食加工中应用范围有限,这限制了青稞产业发展。
饼干、爆米花、青稞奶……记者走进位于江孜县的西藏稞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厂,看到展厅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青稞产品。“现在米面能做的产品,我们用青稞都能做。”该公司负责人郭文宏告诉记者,在上海援藏团队支持下,公司联合江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研发出青稞纤维纳米化和定向发酵等技术,攻克了青稞难发酵、质构差、易老化难题,成功生产出能够广泛用于各类面食加工的青稞预拌粉。去年,知名电商平台曾先后推出八宝饭、粽子、蛋糕、冰激凌、植物饮等30余款以日喀则青稞为原料的商品,一经上线便被抢购一空。
郭文宏表示,公司坚持青稞原料100%本地化采购,并以高出市场价的方式实施订单式收购。仅去年便带动1000余户青稞种植户溢价增收220万元。“我们工厂还雇佣了当地村民30人,每人每月工资约5000元,让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郭文宏说。
如今,通过技术创新,江孜县的青稞产业链越来越长、产业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正依靠青稞实现增收致富。
(本报记者都芃 王菲 何亮 杨宇航)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