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羽西:解锁“不设限”的传奇人生

发布时间:2024-12-05 11:55:11 来源: sp20241205

   中新网 北京8月29日电 题:靳羽西:解锁“不设限”的传奇人生

   中新网 记者 金旭

  “从小到大,我的父母告诉我,如果决定做一件事就要坚持,不管多辛苦都要完成它。这句话陪伴了我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华美协进社联合主席靳羽西说。

  回望过去,她依然记得只身前往夏威夷求学的勇敢,记得用镜头向世界讲述中国的心潮澎湃,记得创立化妆品品牌时要将美学理念传递给更多中国女性的决心……靳羽西在接受 中新网 记者采访时说:“正是这些经历成就了独一无二的我,我的一生都在‘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图为靳羽西(右)在近日举办的新书发布会分享感悟。 (受访者供图)

  150美元独闯美国

  1947年10月6日,靳羽西出生在广西桂林。“‘西’代表广西,‘羽’象征无限可能与自由。父母为我取名,希望无论我走到多远的地方,心中都能不忘故乡。”她说。

  2岁时,靳羽西随父母移居中国香港,16岁只身前往美国夏威夷杨伯翰大学求学,主修音乐系钢琴专业。她称,音乐教会她自律和坚持。

  纽约是一座多元文化的城市,世界杰出的艺术家和音乐家常汇聚于此。1972年1月2日,靳羽西带着钱包里仅有的150美元抵达纽约肯尼迪机场。

  “当时正是纽约最寒冷的时候,我从夏威夷出发仅有一件羊毛衫御寒,连件像样的冬衣都没有。”靳羽西回忆,“好友陈康妮是我在这个陌生城市唯一认识的人。在她的帮助下,我买了一件保暖大衣。之后,我打工赚钱还清了借款。”

  在纽约度过的第一年,靳羽西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她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关于这座城市的历史知识和信息。为纠正口音,讲出地道的英语,她做家教赚够了参加英语强化课程的学费。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靳羽西得到了很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她发现,无论在一份工作中学到什么,总能在另外一份工作中发挥用处。

  有线电视兴起时,靳羽西的一位朋友想要开办一个针对华人的中文有线电视节目,并邀请她担任粤语主持人。“我很珍惜这次机会,每个周末我都会去摄影棚志愿录制节目。”

图为靳羽西成立自己的制作公司。 (受访者供图)

  她介绍,访谈的对象大多是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后来我陆续采访了一些美国民众,他们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甚至存在很多误解。这让我下定决心制作一档介绍亚洲文化的节目,取名《看东方》(Looking East),让更多人更好地了解亚洲,了解中国。”

  节目制作初期非常简陋,靳羽西租用了一个廉价摄影棚的某一时段,在仅有两架摄像机、三把木头椅子和一张桌子的空间,她通过采访一些去过中国的外国人和一些来自亚洲国家的人,介绍亚洲国家的文化和民俗风情。

  为推广节目,靳羽西联系美国各地的社区电台经理,自费寄出录像带,并积极联系对亚洲感兴趣的公司和机构,争取得到赞助。

  “整个制作过程有笑有泪,也听到了很多质疑声。”靳羽西说,随着节目的播出,赞助商也多了起来,她也有机会带领摄制组前往中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拍摄采访,近距离体验不同文化。

  从1977年至1989年,《看东方》被美国50个州的700多个电视台连续播出,成为全美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

  见证开放的中国

  《看东方》改变了美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而在中国,靳羽西主持的《世界各地》为中国观众打开了认识西方、了解世界的一扇窗。

  “各位观众,我是靳羽西。”《世界各地》于1986年2月23日首播。靳羽西说,这天对她来说意义非凡,从此她的命运和中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世界各地》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个由海外华人制作并主持的电视系列节目,也是第一个自带广告赞助的电视节目。

  “1984年12月18日,我受邀去北京。当时中国政府希望通过一档电视节目让民众在了解世界的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中国开放的姿态,于是我鼓起勇气毛遂自荐,希望为中外交流贡献一份力量。”靳羽西说。

  在正式拍摄之前,靳羽西花了近2年时间筹备,不仅要寻找赞助、拉广告、组建团队,还要与各国大使馆沟通拍摄行程。更重要的是,她需要学讲普通话。

图为《世界各地》的拍摄幕后。 (受访者供图)

  “那个时候纽约没有几个中文教师,我几乎是从拼音开始自学,中国的朋友还把中国的古诗词、散文都录下来供我反复精听、跟读。”她说。

  如何在15分钟的片长内掌握节奏并巧妙构思选题和内容,对靳羽西来说极具挑战。她在巴黎报道当地如何为保护18棵古树,而放弃修建汽车博物馆;在意大利捕捉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元素;在丹麦关注全职奶爸的社会现象……时至今日,这些选题仍具有探讨价值。

  靳羽西表示,节目拍摄的过程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和团队扛着笨重的装备穿梭世界各地,时差、航班延误、语言障碍、不习惯的饮食等所有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难处都经历过。

  “实地采访也要随时准备应对天气等突发状况。我也逐渐在各种环境中找到拍摄的小技巧。比如,在炎热的国家我会准备很多条湿毛巾,既能降暑,换装的时候也能用于卸妆。”她说。

  后期繁重的剪辑工作同样争分夺秒。为了节省成本,靳羽西经常一人分饰多种角色,既是主持人又是旁白,还需制作普通话和英文解说两个版本。

  《世界各地》受到中国电视观众的欢迎,跟着节目学习英语掀起了一种新风尚。靳羽西说,节目的英文名是One World,她意识到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文化是可以互通的。

  跨界打造美妆IP

  1992年,靳羽西推出了“羽西”系列化妆品,完成又一次“跨界”。

  “当时市场上鲜少有专为亚洲人肤色设计的化妆品,我在上镜化妆时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靳羽西萌生了想要为亚洲女性设计一套化妆品的想法,希望通过化妆鼓励中国女性自信做自己,表达自己的个性。

  创立品牌后,靳羽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化妆品制作。她将颜色分为橙色、粉色和中性色三个系列,“只要根据表格搭配衣服和妆容就一定不会出错。”

  为致敬节目《世界各地》,靳羽西从世界各地的城市中汲取灵感,巴黎粉红、东京粉红等名字赋予了口红不同的个性。“由于配方还有中草药成分,每支口红都有独特的芳香。”

  羽西化妆品第一个柜台开设在上海南京东路的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当时的消费者对新产品十分好奇,靳羽西也很有耐心,一遍一遍为顾客讲解产品特性。除了化妆,还帮助她们搭配服装试穿、打理头发,让她们“焕然一新”。

  “为了开拓中国市场,我到各地教女性如何化妆和服饰穿搭,告诉她们在提升自己内在修养的同时注重外在形象。通过举办讲座、撰写文章等途径扩大中国女性对美的认知。”她说。

  让中华美食“有意思”,更“有意义”

  早在《看东方》播出时,靳羽西就注意到,每次播出关于中国食物或传统文化的内容,就会有很多观众来电询问哪里可以吃到正宗的中国菜。

  “美食能唤醒味蕾,也能跨越语言和地域界限,联结每一个人。它不仅具有文化的亲和力,还有极强的感染力。”靳羽西说。

  2024年,靳羽西与华美协进社其他负责人一起在曼哈顿设立了中华美食烹饪中心,旨在增进人们对中餐的了解,同时以美食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美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靳羽西说,“我们计划与世界各地的烹饪学院合作,也会定期举办美食节等活动。今年10月,我将带领外国友人前往中国,开启一趟美食文化交流之旅,希望通过多样的交流方式让更多人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