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华丨文博)南海神庙:千年祈愿“海不扬波”

发布时间:2024-11-30 18:53:52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社 广州11月7日电 题:南海神庙:千年祈愿“海不扬波”

   中新社 记者 许青青

  “南海阴墟,祝融之宅,即祀于旁,帝命南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韩愈在《南海神广利王庙碑》中这样介绍广州的南海神庙。

  广州是中国最早进行对外通商的港口之一,早在秦汉时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因向海而生,广州民间对海神的信仰古已有之。国家礼制的需求加上海外贸易日渐繁荣,隋文帝更是在广州敕建南海神庙,供奉祭祀南海神祝融,祈愿“海不扬波”丝路通畅。

南海神庙头门前的清代石牌坊。 中新社 记者 陈楚红 摄

  跨越千年时光,历经历代修葺,今日的南海神庙依然是雕栏画栋,屹立于唐宋时期“扶胥港”所在地广州市黄埔区的庙头社区,现为广州城区以东的珠江北岸。

  “南海神庙创建于隋开皇(隋文帝年号)十四年(公元594年)。”近日,广州海事博物馆陈列研究部负责人赵磊向前来探访的 中新社 记者介绍说,“隋以前,中国古代帝王就形成了祭祀四海的传统,但都是在京师附近处设祠遥祭。隋文帝始在广州‘近海立祠’。”

  南海神庙庙宇坐北向南,前堂后寝,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庙宇主体建筑沿着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后殿(昭灵宫)共五进,两侧有廊庑,其他附属建筑均以五进为中心,左右对称。

  进入头门前,还有一座古石牌坊,上刻“海不扬波”四个红色大字。据赵磊介绍,该古石牌坊为清代建筑,牌坊前则正对清代古码头遗址。记者看到,古码头步级保存得比较完整。南海神庙一带即是古代“扶胥港”所在地,除了清代的古码头遗址,南海神庙还发掘出了明代古码头。

  《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的“广州通海夷道”,指的就是以南海神庙前的“扶胥港”古码头为起点的通航之路。这条航线经历90余个国家和地区,航期89天(不计沿途停留时间),全长约14000千米,是8-9世纪世界最长的远洋航线。唐宋时期,中外客商在古码头上下船出海航行前后,都要在这里祭拜南海神,以求海不扬波,航行通畅。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乘“和平之舟”号抵达广州,首站考察南海神庙,并确认这里是中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南海神庙头门。 中新社 记者 陈楚红 摄

  “海不扬波”石牌坊后即为头门,黑漆大门上方挂着“南海神庙”的匾额。头门之后是礼仪之门——“仪门”,仪门后为礼亭,礼亭后即为南海神大殿,殿内东西两侧围栏内依次排列六侯神像各三。南海神大殿后面为后殿,供奉南海神夫人。

  在仪门两侧廊庑,一排排高大雄浑的石碑不时引起游人驻足观看和赞叹。

  据赵磊介绍,南海神庙是岳镇海渎国家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南海海外贸易繁荣的影响,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常派官员前来祭祀南海神,修葺海神庙,并立碑记事。

  他表示,历史上南海神庙曾经存在过的碑刻应不少于200块(现存古今碑刻47块),因此南海神庙又被称为“南方碑林”。

南海神庙中收藏的历代碑刻。 中新社 记者 陈楚红 摄

  值得一提的是,南海神庙还供奉着一位“外国籍”的神祇。在仪门东侧,一个黑皮肤、大胡子、厚嘴唇的名叫“达奚司空”的神像立于此处,他举左手于额前,眼睛眺望着南海神庙前方。

  相传,这位名叫达奚的神像原人为古波罗国(古印度)朝贡唐朝的使者,返程时登庙拜谒南海神,并将随身带的波罗树种在庙内。因他留恋庙中景致,以致帆船被大风吹动起航而未觉。当他把左手举额绝望地看着帆船远去时,在庙前立化。

  当时的广州人以为他是神仙所化,便将他盛服殓葬,塑像于庙。后来他又被加封“司空”的官衔,并加上官服。

“达奚司空”神像。 中新社 记者 陈楚红 摄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岭南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元林研究认为,“达奚”并非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民众将来华贸易的很多外国人的特征、形象及故事等凝聚在一起的形象。此外,南海神的六个辅助神“六侯”中的“顺应侯”提点使蒲将军是南亚及东南亚后裔的形象。“达奚司空”也是六侯之一“助利侯”。

  王元林表示,南海神庙后世渐成为岭南官民共同祭祀的神灵,成为护佑岭南地区的保护神,也成为护佑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畅达的保护神,其在政治、文化、社会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广州城市史、海外交通史、岭南社会史等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其中,宋代开始的“赛海神祠”“波罗诞”庙会延续至今,已成为广州最大的民俗庙会。(完)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