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9:52:54 来源: sp20241105
中新网 成都1月25日电 (王利文)“有‘文博’气质的地标衬托商务活动,往往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四川省政协港区委员、香港锦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裁李蓉24日在成都表示,成都有闻名遐迩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宽窄巷子、杜甫草堂等“文化地标”,文化遗产的跨界联动将进一步增强巴蜀文化影响力。
资料图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在四川省广汉市试运行,观众在新馆参观。记者 安源 摄2023年,四川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三星堆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濛溪河遗址和桃花河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成为皮洛遗址后中国旧石器考古又一重大突破。在此间举行的四川两会上,多位四川省政协委员就文化遗产保护、巴蜀文化传承等话题建言献策。
李蓉建议,成都可以借鉴香港的经验,打造更具功能性的“文化地标”,在更新硬件的同时,植入各种软性项目,润物无声地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她以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为例,建议创造跨界对接的良好政策环境,开展更丰富的活动,增强其商务聚集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资料图为成都宽窄巷子景区一景。记者 王磊 摄“与过去相比,四川文化遗产数字化覆盖率提升迅速,2022年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八。”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魏心田关注到,在巴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方面,四川存在文化遗产数字化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缺乏有效激励机制、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魏心田建议,强化政策引导和项目推动,统筹推动巴蜀文化遗产数字化标准建设,培育巴蜀文化遗产数字化人才队伍。还应重视宣传推广和数据质量,重点打造巴蜀文化遗产数字化品牌,抓好文化遗产数据评估问题。
“当前,川渝两地非遗文化存在市场影响力不足、资源利用率低、创意产业链不完整和专业人才匮乏等困境。”四川省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蓝马国际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吴应鸿认为,应乘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东风,打造成渝现代文创产业体系。他建议立足巴蜀千年文脉,结合时代文化创新诉求,从“文化+非遗+原创+设计+营销+生产+产业”入手,促进文化和消费“双轨良性循环”,助推巴蜀文化创意产业全新融合;多维并举向全球推广中国文化IP。
针对文旅领域供给侧“上新”乏力等问题,四川省政协港区委员、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及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高智纬建议,开展全省文旅产业“全景图”“作战图”和“品牌图”研究,绘制全省文旅现状全景导图和中长期发展愿景蓝图,系统性梳理、谋划、孵化和培育全省文、旅、商、体、展、节、演、创、产等领域的子品牌,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府文旅新生态。(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