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到位,实干到底(现场评论)

发布时间:2025-01-08 07:37:34 来源: sp20250108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十年来,京津冀坚持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不断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从不凡历程探寻经验启示,为更好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凝心聚力。

  ——编  者  

 

  战略擘画从蓝图变实景,成就成在高起点规划,实就实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

 

  城市有“体检”,城市规划实施也有“体检”吗?

  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回眸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的有关同志感受真切:“规划一直发挥重要引领作用。2018年起,我们连续6年开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体检评估工作,总结成效、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其中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要部分。”

  另一位同志分享了身边的案例:有朋友来北京看病,几个月没有挂上号,却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医院轻松约上同一个专家,很快做完了手术。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医疗、教育、产业等优质资源,在三地加速流动共享。

  聚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谋在前处、干在实处,推动协同发展的空间日益拓展、动力更为强劲。这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判断:“党中央关于京津冀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行进在时代之中、历史之中。一直以来,“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的情况客观存在。如何破解难题,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区域协调发展打开新的空间?必须找准突破口,“动一动外科手术”。应时而动、顺势而为,这方热土以协同发展为指引,沿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功能互补、利益相连的路子坚定往前走。

  谋划越科学,施工越精准。在21.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谋篇落子,需要以系统思维算大账。先看人口,北京中心城区常住人口,2022年末较2015年高点减少202.9万人。再看产业,京津冀地区的一、二、三产业构成,由2013年的6.2∶35.7∶58.1变化为2023年的4.6∶27.7∶67.7,十年间北京流向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800亿元……疏解承接、结构调整、空间优化,加与减、取与舍、进与退,无不折射着协同合作的深化。抚今追昔,战略擘画从蓝图变实景,成就成在高起点规划,实就实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

  谋划,贵在格局;落实,重在实效。在京津冀,居民持第三代社保卡就能在三地坐公交地铁、看病结算。为实现“一卡通”,三地在统一数据标准、接口规范、场景任务等方面下足功夫。有同志直言,不同地区的数字化发展程度不一,但只要有助于协同发展、惠及群众,看准了就先干起来,做好试点、分批推进。同时,干就要真干,干出实绩。十年来,区域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达到10.4万亿元。2023年,北京、天津、河北的经济总量,按不变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5.2%、4.3%和5.5%。树牢一盘棋思维和互补意识,贡献各自长板、补足区域短板,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就能持续增强综合实力、释放发展活力。

  谋划到位、实干到底,意味着资源汇聚、力量凝聚。着眼未来,需要持续涵养系统思维、大局观念,千方百计把能调动的资源调动起来、将能发挥的优势发挥出来。进一步推动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离不开顶层设计、中层统筹和基层执行的精准耦合。多方协作与立体协同、自上而下谋划与自下而上落实形成良性互动,才能迸发发展新动能。

  迈过道道坎、翻越层层岭,方显勃勃生机、满满活力。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会议室里,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的三地工作人员道出心声,“以前各自联系,现在干在一起”“一起谋划发展,实现联合融合”“更好的合作机制、更多的合作资源、更大的发展纵深”。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高效聚合众智众力,压茬推进、久久为功,京畿大地上的协同发展必将铺展新的壮美画卷。

  (作者为本报评论部编辑)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3日 05 版)

(责编:杨光宇、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