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7:49:59 来源: sp20250108
中新网 杭州2月12日电 (王逸飞 俞臻 袁媚 )新春佳节,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守护平安的人有很多。海事人就是颇具代表性的群体。
在东海海面,横卧着一条“海上巨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它不远处,通苏嘉甬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加快建设,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铁路桥。
俞付明在工作中。浙江海事局供图今年48岁的俞付明,是嘉兴海事局海巡执法支队支队长。今年春节,因为铁路桥施工方积极响应浙江“两重不停”政策号召,加班加点施工。俞付明和他的同事亦24小时在岗待命。考虑到施工船抛锚工作不靠岸,他们所在的海巡0781艇在完成日常巡查的同时,也为施工船送去了新春祝福。
工作二十余年,俞付明一直在海事监管第一线,见证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和运行。
2003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始建设。在当年有限的监管手段下,年轻的俞付明和同事每天都要带着厚厚的纸质材料出海巡查。“当年就是看到哪艘船就去查哪艘船,一开始不熟悉船舶情况,可能早上刚刚核查过的船舶,到了下午又差点重复核查了。遇到一些不配合的船舶,看到海巡艇靠近,还会故意往反方向驶离,等到执法队员们离开,再偷偷进场施工。”俞付明回忆。
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从此,俞付明又化身“大桥卫士”,“跨海大桥投入使用后,我们像守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保持着大桥水域巡航检查,维护桥区通航秩序,及时处置突发事件,防止碰撞大桥事件发生,已经保持15年安全无事故。”
俞付明在工作中。浙江海事局 供图去年3月,通苏嘉甬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工建设。时隔二十年,俞付明再一次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得益于数字化建设,如今我们不用再随身携带纸质材料,取而代之的是完备的数字化系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船舶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在施工期间,各艘船舶的实时定位也能在智控平台中一目了然,船舶离开特定区域,或是没有核查过的船舶进入了施工区域,平台都会发出预警。”俞付明打开移动执法终端,一边接收着当日巡查任务一边介绍。
同俞付明一样,春节期间,来自杭州海事局海巡执法支队的徐启航也坚守在岗位上,守护着杭州的母亲河——钱塘江。
徐启航(右一)在工作中。浙江海事局 供图从参加工作至今,这名“90后”已经在钱塘江上值守1200多个日夜。他介绍,冬季的杭州,气温复杂多变,寒潮来时钱塘江甚至会大面积冰封,出现美丽又危险的“冰雪潮汐树”。加之钱塘江水况复杂,一天两次涨潮退潮,潮头高时可达2-3米,不仅给沿岸施工带来很大影响,也给过往通行船只带来隐患,对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每日巡航,督促过往船舶按照既定的航线安全有序航行,并处理一些突发水上事件。
春运启幕后,徐启航就和同事走进航运公司、码头和水工项目。预警信息发布、现场安全监管、船舶安全检查……他们一次次巡航在钱塘江上。
徐启航与同事在工作中。浙江海事局 供图在办公桌前,徐启航正使用着浙江海上智控平台、CCTV、AIS等数字化系统,对辖区重点涉水工程、嘉绍大桥桥区、临江码头、船舶可航水域等区域开展电子巡航和船舶点验,做好提醒督促工作。讲起春节在岗值班,他说:“前几年都是同事体恤我,让我回家团聚,今年该轮到我坚守岗位了。”
谈起自己的新年愿望,这名年轻人坦言:“平安,是每个海事人新年最大的愿望。只要群众出行安全,只要水上环境清洁,我们再忙都值得。”(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