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8:39:26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网 12月19日电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鲜滑爽口的螺蛳粉、软糯香甜的梅花糕、口感不输冰淇淋的热奶宝、酸辣开胃的酸菜鱼……这些来自大陆的美食近年来现身台湾的大街小巷,成为台湾民众饭桌上的菜肴,在夜市上成为民众炙热追捧的小吃。
台湾民众排队吃大陆小吃。图片来源:台湾TVBS新闻台湾《旺报》社评分析大陆美食在台湾街头火爆的原因:两岸饮食同文化根源,这也体现出跨越两岸的情感连结。
评论指出,无论是小吃还是正餐,中餐并不分两岸。海峡两岸相隔,但论起饮食,虽受食材、烹调、口味等因素影响,却有着相同的基因。从这一角度考量,两岸饮食虽都经历长时间的演变,讲述的还是基于同一文化根源的精神气质。民进党企图割裂两岸民众情感,制造鄙夷、憎恶甚至歧视大陆的情绪,却毁不掉味蕾的记忆。
台湾街头大陆小吃。图片来源:台湾TVBS新闻文章说,两岸血脉相通、文化同根,但历史记忆不同,且青年人之间缺少交流,然而这并未阻碍“Z世代”对美食的包容。即便新冠疫情暴发后,两岸民众往来、交流活动几乎陷入停摆,但两岸青年人在美食方面的交流实则更加频密。
两岸美食为何交流更加频密?
该篇评论分析,首先,随着网络社交平台的发展,网络科技为美食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可能。其次,“多元混融”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时代特色,为两岸美食创新融合开辟了发展新空间。大陆方面,因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存在着许多差异。即便各地方省份在饮食上形成了独有特色,年轻人也乐于互相借鉴,尝试不同风味。
高雄市一间桂林米粉螺蛳粉店。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李福忠摄随着餐饮业的现代化发展,两岸的许多小吃已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因易于贮藏、运输便利、保留风味,成为两岸小吃互通的重要支撑。正是基于餐饮业工业化的发展,螺蛳粉、辣条等大陆小吃近年来成为台湾畅销美食,而台湾的仙贝、牛肉面、珍珠奶茶早就深入大陆民众生活。
评论指出,小吃的寻常味是人们对食物的感知,也是对日常生活点滴累积的记忆。千人千味,但口有同好,这是历史的记忆、DNA的痕迹。味道与生活的紧密交织,使饮食文化透出一种无形的力量,这一力量是跨越世代的感情连结,温暖着两岸的人心。两岸民众可以多参与到发现美食的交流中来,共同激发中华饮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台北士林夜市开卖梅花糕 为何火了?
近期,台北士林夜市有摊贩开卖大陆传统小吃梅花糕,在网上引起讨论,吸引大批民众前去排队抢购。
大陆小吃梅花糕受到年轻人喜爱。图片来源:台湾“中时新闻网”游定刚摄台湾杂志《独家报道》刊发的一篇文章称,近日士林夜市梅花糕的摊贩上出来排队长龙,吃上一份梅花糕可不简单。但吃过的民众都直呼喜欢,口碑从而在台湾网络舆论场流传开来。
文章指出,大陆的零食、小吃“逆袭”台湾,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台湾街头排队排到天荒地老的海底捞、酸菜鱼,还有外卖平台上都能点得到的黄焖鸡米饭,以及四处可见的肉夹馍、煎饼果子。这些都是来自于大陆的美食,无不在台湾本就激烈的美食战场上成为一方之霸。
过去台湾美食名闻遐迩,不少大陆观光客来台湾,就是要品尝道地的台湾佳肴。台湾也曾经是创新小吃的发源地。不过民进党执行“抗中”路线近八年,“扛”到最后的结果,反而是大陆的零食小吃成为台湾“地摊经济”的灵感泉源,不只拯救了靠摆摊为生的小贩,还满足了无数台湾年轻人求新求变的味蕾。
谁将大陆美食引进来?
文章指出,将大陆小吃引进台湾的“鼻祖”,有些是两岸婚姻的大陆配偶,有些则是曾在大陆求学就业的台湾人,在当地学习做法之后再带回台湾。两岸民间早就随着人民生活往来,再加上饮食口味接近,在小吃美食上融合发展了。
此一时彼一时,台湾若干年前曾经避之唯恐不及的大陆食品,今天已成为台湾小年轻们心目中的跟风圣品。台湾若干年前是华人娱乐产业重镇,今天台湾新兴世代则唱大陆歌、追大陆星。民进党当局不要台湾人做中国人,力行“去中国化”课纲与教科书,但他们没料到的是,一套漫画中国史,竟在台湾小学生群体之间盛行。
观察网友在社交平台的留言,不难发现台湾民众对大陆美食充满着好奇和称赞,有台湾网友表示,“我女儿今天逛夜市看到热奶宝整个疯狂了”“肉夹馍是真的好吃,有青椒非常香”“希望台北可以办一场大陆美食节”。还有台湾网友表示反感将两岸美食交流上升到政治层面。有网友留言称,“连吃都有办法上升到政治,真服了乡民”“仇中愤青什么都仇,要不要所有小吃美食也去中化呢?所有中华流传的食物烹饪手法都不要了。”(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