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2:27:16 来源: sp20241125
原标题:保健品无特效 收藏品难升值 投资返利不兑现 三类“会销”骗局老人最易上当
“药品保健品”“收藏品”、“投资即返利”养老项目是涉老“会销”诈骗常见的三类骗局。这是东城法院昨天通报审理的涉老诈骗案件的一大内容。
包住包游“会销”欺诈
小恩小惠诱骗购买
法院经调研发现,通过“展会”、“说明会”等形式展开的涉老“会销”诈骗案件,呈现犯罪团伙层级复杂、参与人员多,犯罪手段趋于精细化、专业化,犯罪场域、对象呈现跨区域、涉众化,犯罪内容更具诱惑性、欺骗性等特点。
东城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姬广胜介绍,犯罪分子瞄准老年人渴望健康、养生、长寿的心理或者利用老年人希望通过投资盈利、强化养老保障能力的心理,向老年人推销祖传秘方、特效药等或推销价格虚高的所谓藏品。但事实上,这些药品保健品往往夸大功效,甚至是“三无”产品,而所谓的藏品也往往不具备升值空间。
“犯罪分子也会通过免费讲座、体验等形式,吹嘘所谓在建养老公寓、养老理财服务等养老项目诱骗老年人投资理财,但最终养老项目石沉大海,承诺的高额利息无法兑现。”姬广胜解释。
相对于一对一的推销诈骗,“会销”诈骗更便于犯罪分子打专业牌、赔本牌,往往更容易得逞。姬广胜分析,一方面,“会销”诈骗可以通过集中展示“专业人设”的包装宣传,对老年人进行洗脑;同时通过让老年人免费试吃试用,甚至包住包游等小恩小惠实现人员聚集,营造生意火爆、盈利丰厚、“不投资不购买就是吃亏”的氛围,利用心理学上的“从众效应”,让老年人“心甘情愿”掏腰包。
一场保健品“会销”
骗了30多位老人
东城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罗兰介绍了两起典型案例。在一起保健品药品“会销”案件中,四名被告人以免费旅游等为由吸引老年人参加北京周边地区旅游活动,其间在住宿酒店冒充医疗博士开办所谓健康讲座及诊疗活动,将原本作为食品生产、销售的凝胶糖果,虚假宣传为具有治疗眼部疾病或改善相关效果的药品销售,骗取30余名老年人共计人民币40余万元。
另一起收藏品“会销”案件中,被告人虚构能帮助被害人将收藏品高价拍卖等事实,邀请被害人前往公司、后以收取委托拍卖合同佣金、拍卖服务费、拍卖保证金等名义,骗取92名被害人共计人民币320.8万元。两起案件中的被告人均被判处相应刑罚。
提醒
罗兰提醒,老年人一定要远离“免费体验或试用”“专利、高科技、特殊疗效、绿色环保”“科学检测、名义会诊、专家诊断”“免费、廉价吃住玩游”“小本投资高回报”等宣传内容,“您认为参加活动,只要一分钱不出就能薅人家的羊毛,殊不知最后吃亏上当的,很可能还是您自己。”本报记者 安然(北京晚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