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20:01:56 来源: sp20241109
中新网 宁德5月24日电(记者 叶茂)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的四坪村,拥有600多年历史,早些年还是一个只有10余位老人留守的“空心村”。如今,漫步于四坪村,可见座座古厝中,民宿、餐厅、文创等空间吸引四方游客纷至沓来。
复垦撂荒地100亩、参与开展“粮食安全屏南行动”、推动“农耕文化+户外休闲+生物多样性”……返乡创业三年,潘国老不断探索实践一亩田的“N次方”。
四坪村民插秧中。郑镇 摄长期在外经商的潘国老,是土生土长的四坪村人。2021年,他返乡成立屏南爱故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担任理事长,并于去年组建起“乡土·潮农”共创团队,让更多青年融入乡村。
土地开荒、收集堆肥原料……共创团队刚成立,就着手开展生态堆肥试验。潘国老说,堆肥方式优化后,病虫害少了,种植成本也下降许多,效果明显。
不止于生态堆肥试验,共创团队将依托四坪村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与良好的历史文化资源,锚定“农创+文创+星创”布局新业态,推动三产融合,构建乡村新型经济关系。
潘国老说,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大食物观为指导、艺术创意叠加,打造一个生态、农业、人文、艺术共生的农创IP。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作为山区县的屏南,如何端稳粮食饭碗?
5月24日,“践行大食物观:闽东特色粮食安全探索的经验启示”座谈会在屏南县举办。郑镇 摄屏南县率先发起“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在试点“购米包地”模式的基础上,2021年创新开展党员干部认领“一亩田”活动。2022年推出“粮食安全屏南行动”2.0版,由国企统一运营,逐步实现社会化认领,并衍生出“稻田”+摄影、研学等新业态。
三年多来,累计认领撂荒地6367亩,社会化认领比例超过2/3,有力遏制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白晓洋”“好彭友”等合作社推出的个性化大米品牌,每斤可卖到15-20元,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24日,“践行大食物观:闽东特色粮食安全探索的经验启示”座谈会在屏南县举办,同时启动“2024屏南大食物·春耕季”。与会专家称,屏南县通过党政引领和社会参与,不仅唤醒了沉睡的闲置土地,同时有效促进消费者与生产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提升了劳动和土地价值。
屏南县委书记周春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探索以“社会化+生态化+数字化”为重点的“粮食安全屏南行动”3.0版,并以“共创”方式发动艺术家、新老村民、专家学者等多元力量广泛参与,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当天,还举行了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揭牌暨“大食物馆总策划”聘任仪式;“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福安乡村振兴研究院”联合共建单位揭牌。(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