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三评“疯狂卡牌”之二:附加值过度,无底线营销

发布时间:2024-11-22 04:47:24 来源: sp20241122

近年来,从零食中夹带的水浒卡,到球星卡、明星卡、动漫卡、游戏人物卡……我国收藏卡消费者快速增加,“小卡牌”迎来“大市场”。但看到行业发展成就与潜力的同时,也要正视关于卡牌销售的争议与隐忧。

卡牌成为一门生意,本不奇怪。许多为人父母者,儿时也玩过印有卡通形象的“贴画”或“洋画”。只是,早期的玩法很单纯、卡片没有“附加值”。随着卡牌经济的不断进化,如今各种卡牌不仅制作更精美、玩法更多样,而且附带收藏、升值、社交属性,更能吸引孩子们的目光。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卡牌经济”是嗅觉灵敏的商家捕捉商机、大力营销的产物。

卡牌之所以诱人,更与盲盒式玩法有很大关系。消费者不确定能抽到什么卡片,但抽卡时的刺激,偶尔抽中稀有卡的兴奋,以及能在伙伴中炫耀,尤其使不谙世事的未成年人着迷。若想集齐各种系列或全套,更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不断花钱抽卡的循环。这还不算,短视频平台直播拆卡,又搞出“以小博大”、与赌博界线模糊的新花样,诱使一些孩子产生“赌徒心理”,甚至偷家长的钱去抽卡,严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当一张高位卡或稀有卡再获得评级机构“权威鉴定”加持,“身价”更会一飞冲天。无论是二手回收,还是代为寄售,再或是挂单拍卖,一条龙式的利益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卡牌再加价流通俨然形成一个颇有规模的市场。一张原价几元钱的卡牌甚至标出数十万元的“天价”,折射出一些投机者已加入到疯狂的卡牌炒作中。

看似火爆的卡牌营销,是否存在违规?在创新为王的当下,卡牌的商业前景怎样?爆炒升值的卡牌,有没有泡沫?

卡牌的主要消费群体是青少年。而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心智并不成熟,受到法律法规的重点保护。一些卡牌商家在营销中,使用诱惑未成年人上瘾的伎俩,已然触犯相关红线。这也要求管理部门强化监管执法、互联网平台履行好审查的主体责任。

就产品力来看,动漫、游戏等IP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呈现边际递减效应。卡牌市场的创新力如何、能否实现迭代升级、对“新新人类”是否具有持续吸引力,都有待观察。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卡牌技术含量有限,其保值能力值得怀疑。卡牌的所谓稀有性是生产商单方控制的,复刻版、修订版等“变量”存在很大变数。炒作不是无限的,任何商品都无法完全脱离其本来价值。收集卡牌游戏好似“击鼓传花”,底层玩家不会知道鼓声何时会停。“天价”卡牌的价值泡沫可能在一众推手逃离时破灭,看似火热的市场会在玩家心理预期扭转、供需关系改变等因素下崩塌。在这方面,前车之鉴不胜枚举,必须引起警惕。

“卡牌经济”不能野蛮发展,监管与引导该出手时要出手,这是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更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阅读:

人民网三评“疯狂卡牌”之一:是万人迷,更是心头刺

(责编:徐玉涵、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