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发布时间:2024-12-25 01:46:28 来源: sp20241225

  作者:刘国宏(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院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就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系列重大部署,明确了新时代党领导和发展国有企业的大政方针、根本原则和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当前,在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国有企业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自身所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落实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战略保障的核心功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力量。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有企业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助力我国建立了较为完整、相对自主的产业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维护了国家经济独立与经济安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持续推进改革和发展,适应并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始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和全球影响力等方面均实现巨大飞跃,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并扛起投资大收益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周期长风险大的基础性研发、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救援等大量社会责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历史性贡献。

  国有企业是跨越经济周期的重要战略支撑。国有企业作为党和国家工业化、现代化战略的坚定执行者和践行者,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探索实践,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使我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民营、外资等多元市场主体大量涌现,国有企业稳定经济发展、减少周期性冲击的战略调节功能更加凸显。特别是近几年,受国际形势急剧变化以及新冠疫情全球冲击影响,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国有企业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投资布局,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提高经营效益,切实发挥了稳增长、稳预期的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是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保障。我国在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特高压输变电、超级计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大量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科技领域实现的重大突破和追赶超越,正是众多国有企业长期科研投入与创新发展的结果。一批科技领军国有企业不仅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勇挑重担,而且带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和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共同参与,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是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中流砥柱。在改革开放不同阶段,国有企业以放权让利、两权分离、抓大放小等重大改革举措,持续培育市场主体,支持市场建设,维护市场机制,营造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人才市场化流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以及对民营企业纾困帮扶等方式,有力促进了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取长补短、共度时艰、合作共赢。

  国有企业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基础。国有企业不仅像其他类型企业一样组织生产、解决就业、照章纳税,而且向社会最大限度减费让利,向国家上缴国有资本利得,使国家能够提供更多转移支付和公共服务。我国国有企业资产大、数量多、实力雄厚,保障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当前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有企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国有企业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不断增强战略保障功能

  从稳经济角度看,国有企业的有机扩张与收缩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有别于西方国家维护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独特之处。在特殊发展时期,国有企业发展策略的主动调整可使我国更加从容地应对内外部形势变化的影响,确保经济运行长期处于合理区间。

  从促创新角度看,国有资本能够在战略性、前瞻性关键科技领域主动作为、长期投入。国有企业牵头科技攻关、供给科创服务、储备科研队伍,可以更好带动不同所有制主体实现超大规模协同创新,这对于我国实现重大原创技术的创新突破以及帮助企业摆脱低端竞争等,都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从促发展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多种所有制主体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共生共荣充满活力的经济生态系统。国有企业始终在服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繁荣的过程中,促进自身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从惠民生角度看,国有企业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重大基础设施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不断加大对公共财政和社会民生的贡献力度,始终发挥着全民保障功能,承担着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重要任务。

  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战略保障功能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国有企业必须牢记国之大者,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扛起新的使命担当,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主动作为、跨期布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应坚持聚焦公共性、战略性、前瞻性领域,继续加大逆周期、跨周期投资布局,全力支持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是积极承接战略任务。围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等领域重大战略任务和政策目标,主动规划和承接国家所需、行业所趋的重大战略项目,积极为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二是主动推动建群强链。围绕国家重点打造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供先导性投入、基础性支撑和公共性保障,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集群企业间合作联动。三是全面加快提质增效。继续强化市场经营意识和效率效益意识,大力践行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通过组团化出海、长周期合作和系统性布局,提升国际合作的深度广度。五是坚决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时刻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落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更加主动地应对外部风险,最大限度减少风险损失。

  守正创新、久久为功,引领国家关键科技攻关和基础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要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做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国有企业应以高度历史责任感加强原创技术的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和转化应用,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支撑能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高效融合。首先,秉持长期思维开展科技攻关。在主业及相关领域打造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引导对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其次,围绕经济安全发展基础产业。持之以恒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能源、资源、材料等重大基础产业领域,加大整合重组和业务布局,释放规模经济效应。加强经济发展所需的基础原材料、元器件、供应链的保障服务,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在国防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等方面发挥兜底托底、救急解难作用。最后,坚持合作协同做强科创服务。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服务、科技产业集聚的重大平台与空间,发展科技担保、科技创投、科技保险等科创金融服务,带动更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坚持人才第一,打造科技人才高地,加强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建设。

  开放合作、内外联动,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国有企业必须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牵引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不同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首先,全面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参与国企混改的所有股东按市场规则参与公司治理,用市场共识减少股东分歧,保障所有股东的权益和利益。发挥不同所有制资本互补互惠协同效应,推动混改国企转换经营机制,激活内生动力,塑造竞争优势,提高效率效益,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其次,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搭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开放创新网络,加大边缘研发、成果转化、生产代工、服务外包力度,加强科技内外联动、产业供需对接、场景开放赋能和平台共建共享。发挥国有企业承建“大科技”“硬科技”“深科技”重大战略项目的牵引功能,构建创新共同体,推动不同市场主体联合创新和协同攻关。最后,纾困帮扶民营企业发展。鼓励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原则投资参股或帮扶支持由于治理不规范、经营不稳健等原因暂时面临困难的民营企业,以管资本方式参与民营企业治理,维护民营企业灵活经营方式不变。落实纾困民营企业的国有股权退出制度安排,切实服务民营经济同步发展壮大。

  坚持服务民生、服务社会,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国有企业应坚持从国家长远利益和人民根本福祉出发,发挥好公共保障功能,加大服务民生与社会的力度。加大民生、民心工程建设,加大对煤电油气、粮油副食、幸福康养、数据算力、交通路网、生态环境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做好“米袋子”“菜篮子”等重大民生保障工程,参与养老和医疗、住房供应、公共文化服务等保障体系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以校企合作等方式推行新型学徒制,构建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岗位职级多种通道衔接转换的管理机制,拓展技术工人成长成才空间,培养和储备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劳动大军;主动承担起更大社会责任,把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与日常经营中,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探索完善社会责任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发挥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模范带头作用。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14日 11版)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