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欢迎怎样的调研方式

发布时间:2024-11-16 12:53:31 来源: sp20241116

不同的调研方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走进官兵内心才是关键

“基层欢迎怎样的调研方式?”3月下旬,合成三营某连在组织学习习主席关于调查研究的论述摘编后,开展讨论,连队程指导员将问题抛出。

“选择题形式的问卷打钩速度快,还能在网上组织,方便快捷省事。”上等兵赵恒凯说,上次营里组织伙食满意度测评,全程耗时十几分钟,当场公示结果。赵恒凯坦言,从学生时期以来,每次参与问卷调查都是“打钩”的形式,已经习惯了。

“首长信箱形式挺好,既有实体信箱也有网上专栏,有啥政策难题和实际困难,战士可以匿名写信,比‘打钩’针对性更强。”二级上士胡磊说,他和战友当年遇到军属保障卡办理难题,就是依托这一方式反馈给旅领导,并在上级督促下办理完成的。

“‘士兵接待日’受到基层好评。”一级上士刘思德遇到家属就业难题,他参加“士兵接待日”时向旅领导吐露心声,才让自身难题得以协调解决。

对于该旅党委机关组织的“白纸问卷”这一调研方式,官兵们的讨论也很热烈。

“别看‘白纸问卷’现在受欢迎,开始也有人只是敷衍几句,实则内心不抱希望。”上等兵叶新双坦言,他起初就有抵触心理,“几千份问卷调查,真的会有人看吗?”

当亲眼见到党委机关到营里答复,对一些“模棱两可”的建议也耐心解释,和叶新双有同样感触的战士,这才转变了想法。中士周天立说:“‘白纸问卷’有回声、蹲连帮建成常态,基层官兵获得感更多。”

“今天,怎样的调研方式最能打动人心?”伴随着讨论的深入,程指导员组织了一次“无记名、不定项”投票。投票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打钩”问卷11.3%、首长信箱12.1%、“士兵接待日”22.4%、面对面座谈52%、“白纸问卷”85.2%。

“不同的调研方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走进官兵内心才是关键。”程指导员说,调研方式的逐步丰富,体现着党委机关想要走进基层官兵内心的真诚努力,我们更要主动为单位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有温度的调研需要有质量的解答,党委机关服务基层需要探索新模式

基层营连对各类调研方式看法不一,旅党委机关也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次党委会上,一位领导提出,调研要回归到解难帮困这个根本上来。一班人得出结论,调研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基层,让官兵敢讲话、讲实话、讲点知心话,应该通过开展更为多元的调研方式,真正读懂官兵的内心。

随后,旅队再次开展调研,这次他们拿出一套“调研+”方案:发放调查问卷,与官兵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可以写下个人建议;开放“首长信箱”,开展“士兵接待日”,营连开展面对面座谈,以多元方式收集官兵意见建议。

“看到这么多建议,感觉头都大了。”这一次,全旅不少于七成的官兵,通过多种形式提出建议,旅机关的丰干事历时多日梳理数百条建议。

“掌握官兵思想底数,还怕工作做不好?”按旅领导要求,来自一线的建议必须“原汁原味”。

一起负责整理官兵意见的张干事,目光落在了几条建议上:“希望连队理发员可以提升一下水平” “篮球表面磨得都光滑了,能否换新的”……在张干事看来,这些建议连队就能解决,没必要上报。

“建议再小,也是官兵的心头事;把基层建议公示出来,逐一督办,才能温暖兵心。”该旅领导再次要求,认真对待每一条建议,彻底解决好调研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官兵获得有质量的解答。

接下来,丰干事将这些建议逐一下发机关各科室答复,经过各科室确认和流转,最终一线建议全部归口完毕。这其中,给军需营房科的建议,占全部意见的三分之一。

“建议地下通道建直坡,方便推车”“家属来队住房设施不齐全”……军需营房科负责人逐项找依据解答、定措施解决,拿出一份有质量的答复方案。

涉及政策解读的建议也有不少。福利待遇、培训学习、结婚贷款……新政策规定不断更新,一些机关科室的负责人意识到,仅靠政策宣讲、下发手册已无法满足官兵需求,还需要定期“面对面”解答为好。

“规范手机检查程序,避免非正规检查”“卫生连每周增加巡诊次数”“保障部全员下营连‘吃碰饭’,督促管伙抓伙”……党委机关的答复措施公示,官兵们惊喜地发现,一线建议有回响、见举措。

分析这批建议可以发现,基层官兵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建议最多,对安全管理关注较多,也不乏推动部队建设的好建议。为此,旅机关专门编写“优质建议清单”,包括“军士队伍培养注重区分层级”“让金牌政治教员跨连授课”等有质量的建议。

问卷摸清兵心,答复凝聚思想,措施推动发展。“这次打出调研方式‘组合拳’,每一条‘热乎乎’的建议都连着官兵的拳拳之心。”机关干部们感慨良多,科学调研方式获得更多建议,有温度的调研需要有质量的解答,党委机关服务基层需要探索新模式。

越来越多的官兵提出了合理建议,“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

“床头张贴的励志谏言,应当有战味”“对列兵的教育引导,应严管和厚爱兼备”……再次参加调研,二级上士王帅把酝酿已久的几则建议,认真写在白纸上。

“从征求意见的规模和力度来看,我们感受到了党委机关的良苦用心。”经历了机关组织的调研,王帅更加重视每一次提意见的机会,他说,如果瞎写还不如不写,要让党委机关集中精力办好事、办实事。

多次参与收集调研数据,一名机关干事感到,如今的基层建议更注重实效,更走心。

“室内训练场灯光昏暗,官兵训练容易受伤。”上等兵申煜的这条建议,得到机关迅速反馈,第一时间更换了照明设备。想到自己提出的建议促进了单位建设,申煜心里暖暖的。

“措施落地,关键要踩实最后一步。”该旅党委常委挂帅,带机关各部门分层解难、限时推动、跟踪问效,全程做好政策宣讲和教育引导工作。针对营连立足自身解难方面,他们全程挂钩、指导帮带,教方法、指思路、强信心,让调研的后续效力最大化。

党委机关带头解难,营连的自发性、主动性也被调动起来。合成二营协调其他营共建“公物舱”,遇有外出驻训任务,先调再买,节约资源;某兵种营外请专家教授辅助指导战法战例学习,结合新大纲编修教范……

旅党委机关坚持“四下基层”优良作风,一线指导营连用足用好政策,激发动力活力,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该旅领导说,从单一调研方式,到打出调研方式“组合拳”,本着尊重官兵建议权的宗旨,立起“为兵服务”根本导向,如今越来越多的官兵提出了合理建议,“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

全领域献策带来全链条解难,高水平民主推动单位高质量发展

经历了数次调研意见梳理工作,旅机关一名干事最大的感受是,官兵的意见建议分类越来越细致。

他总结,这些建议涉及机关多个领域,仅军事训练一项就涵盖战备规范、库室器材、训练保障、训练组织、练兵比武等多个项目。

全旅形成“人人建言献策”的局面,并非一蹴而就,在调研组织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插曲。

最初开展调研,某营官兵反映的问题很少。这是为啥?经过机关调查,原来是该营主官反复向官兵灌输:“有问题立足营连解决,不要随意牵扯旅党委机关的精力。”

“给党委机关提建议是好事,但营领导的前期‘动员’,让我们没了想法。”几位连队老兵在交流中这样说。

了解情况后,旅领导立即带队赴该营调研,这一次,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得到了不少反馈,官兵广开言路,提出不少建议。

这次经历,也引发了全旅对“正确发扬民主”的反思。随后,该旅分别召开党团小组会讨论。“把问题解决在营连,而不是堵死在营连,这才是正确的解难帮困”……官兵的心声十分中肯。

为保持发扬基层民主的良好态势,党委机关结合蹲点帮建、官兵恳谈会等时机,持续收集官兵意见建议,及时回应官兵关切;指导营连常态化开展问卷调查,科学收集官兵意见建议;加强对旅强军网日常维护,创立“心语投递箱”,向全旅公开常委手机号码,畅通民主渠道。

全领域献策带来全链条解难,让高水平民主推动单位高质量发展。该旅领导说,随着调研措施清单逐步落实,从训练领域到保障领域、从政策机制到抓建规范,单位全面建设水平登上新台阶。

(江雨春 尹贻浩)

锐视点

让调查研究走进官兵赢得兵心

■高安栋

调查研究要全面分析情况,窥一斑而见全豹,不要盲人摸象。

反观基层一线却不乏“盲人摸象”式调研。有的蒙起双眼搞调研,不现地检查、不一线了解,沿着规定路线走马观花;有的急于求成搞调研,刚摸到冰山一角,就信口下结论;有的先入为主搞调研,对与自己想法不一致的信息嗤之以鼻,热衷当“料事如神的诸葛亮”……此类调研无法抓住工作重点,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现象。

调查研究是工作之基,摸不到实情,工作开展就是“依葫芦画瓢”,难见成效。调查研究切忌“盲人摸象”,要察得够全、想得够深、干得够实。

下足功夫搞调研,全员问策察实情。理想的调研是走到角角落落、看到全程全貌、问到各圈各层、通过一线感知、找到源头活水、获得真知灼见。调研形式不能局限于听汇报、填问卷、搞座谈,要在有限条件下审视观点、衡量材料,整体把握形势走向,站在全局找准定位摆位落位。

要解剖麻雀重点调研。共性寓于个性之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可以掌握一定情况。重点调研,找准“麻雀”是关键。要下沉到矛盾集中的群体、任务繁重的部门,通过学懂法规文件、摸清思想动态、体察具体困难,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达到破一难而解三难的效果。

要身入心到持久发力。涉浅滩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调研者,特别是党委机关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去基层转一线、听鼾声、闻汗味,同吃、同住、同操课、同劳动、同娱乐,以最接地气的方式感知基层的酸甜苦辣咸,以最大诚意解难帮困,走进官兵、赢得兵心。

要扑下身子推动工作。不以推动工作为目的调研,都是形式主义。调研者,首先是干事者,需要理清调研和干事的关系。不妨用好“学习开路、调研分析、集体研究、分工落实”的“工作四步法”。调研前先学通上情、掌握依据、立起靶标,避免一开始就陷入“盲人摸象”的尴尬。推开“工作四步法”,既要依序踩实,更要循环进阶,长期坚持就能以调研之勤酿出工作之蜜。

(责编:唐宋、任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