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4:32:08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9月23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为促进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学术研究与交流,第十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9月21日至23日在郑州举行,9位专家作大会报告,设有13场专题报告会和1场期刊交流会,共计155个报告,并收录摘要188篇。
大会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朱永官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汪小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元明研究员分别从土壤生物多样性研究前沿、冷杉属和杜鹃花属的时空演化与濒危物种保护,以及新疆生物多样性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
中山大学储诚进教授、东北林业大学何念鹏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晓娟研究员,从群落生态学的视角,深刻剖析物种共存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刘良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董金玮研究员,在全球尺度上展示卫星遥感精准量化全球土地覆盖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全球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热带地区农业扩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针对当前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的成效与挑战,复旦大学贺强教授提出推进高效保护修复策略的前沿思考。
专题报告会聚焦“生物多样性”主题,设有“生物多样性起源、编目、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与生态系统功能及服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昆蒙框架及公众参与”等多项核心议题,全面系统展示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实践的成果与贡献。期刊交流会则深入探讨模型构建、机器学习等先进方法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平研究员在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供图为鼓励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领域的优秀在读研究生,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从2004年第六届开始特设“自然保护新秀奖”,本届评选出10名获奖者。
据了解,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1994年首次举办,每两年举办一届,现已发展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之一,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科学发展和保护起到积极作用,并促进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的沟通交流与协同增效。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共同主办,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共同承办。
主办方表示,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未来将继续秉持其前瞻性与引领性,深化专题设置,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趋势,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注入更强动力。(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