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09:06:35 来源: sp20241127
大会为期三天;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将聚焦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布“平谷共识”
首届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周四开幕
用全球7%的土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中国农业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即便如此,当前全球农业及食物系统依旧脆弱,面临多重挑战。大变局之下,中国的农业经验、农业科技,能为世界带来什么帮助?各国又该如何携手应对粮食领域的种种危机?
11月2日,由北京市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平谷区人民政府等承办的首届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将在北京平谷举行。三天的会期内,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科学家、农业高校校长、企业家与创业者云集北京,围绕“粮食安全与未来农业”大会主题,汇集智慧,发布“平谷共识”,该共识将为化解全球农业及食物系统风险提供具有多重视角的基本方法论,并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到农食系统转型工作中来,这也将是本次大会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看点1
“农业中关村”迎来世界级农业领域盛会
记者了解到,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是一场极高规格的世界级农业领域盛会,今年是首届,此后每年一届,汇聚全球农业科学家、农业高校校长、农业领域头部企业,其目的是共享最新农业技术成果,共论世界农业发展之路。
北京是中国农业科研的高地,其中,平谷是践行农业科技研发、转化和落地的重要区域。据悉,到目前为止,平谷区已有117个博士农场获批创建,13位院士、411位博士参与其中。2020年,北京市政府批复《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首次提出打造“农业中关村”的理念。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与北京市签署《共同打造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合作框架协议》,“农业中关村”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
作为中国涉农高校中的知名学府,多年以来,中国农业大学一直和平谷区合作,在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中,为中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人才等多方面服务。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介绍,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的举办,将进一步助力“农业中关村”的建设,并以这次大会为契机建设卓有成效的国际会展平台。
看点2
呼唤创新凝共识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当前,全球农业及食物系统面临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紧缺、膳食结构不合理等多重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3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2022年全世界有6.91亿至7.83亿人面临饥饿;有24亿人无法持续获取食物,约占全球人口的29.6%,其中约有9亿人处于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
孙其信表示,本次大会将聚焦世界性食物供给危机,“通过全球科技创新,使农业及食物系统更好适应未来的气候变化,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应对全球性挑战。”
即将出席本次大会的世界粮食奖基金会荣誉主席肯尼思·奎因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25年里,人类将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即能否生产出足够的、有营养的、可持续的食物,来养活2049年地球上的90亿到100亿人口。
“要让农业及食物系统更有韧性,足以应对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等多重挑战,人们需要及时转变观念,必须由过去只注重生产增产技术,转向注重多赢的技术创新。”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透露,“本次大会将广泛听取各国专家的意见,形成一个能够具有行业普适性意义的、促进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平谷共识’。”
看点3
科技助力农业发展粮食总产量“十九连丰”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新兴科技正在不断地应用到农业科研中。“科技的不断进步有助于我们应对食物危机。在生物技术领域有一些非常引人注目的突破,其中一种新的科学叫基因编辑,不是把一个基因从一个物种移植到另一个物种,而是可以编辑一个基因,通过打开或关闭这个基因,从而让农作物产生巨大的变化。”肯尼思·奎因表示。
孙其信介绍,过去的四十多年里,中国农业发展迅速,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平谷举办,是一个重要契机,希望能借助这次盛会,进一步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落地。”
我国以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0%左右的人口,其中,农业科技的进步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迅速,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九连丰,连续八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同时,我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竞争力稳居全球第一方阵,其中农业科技论文竞争力指数全球第一,中国农业专利竞争力指数全球第二。
看点4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全球提供“北京方案”
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也正在不断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力量,“与许多领域一样,中国的农业科研将继续发展壮大,拥有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人才,并将继续成为世界食品和农业科学领域的领军国家之一。”肯尼思·奎因说。
“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将聚焦农业科技尖端领域并深入研讨,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北京方案’。”孙其信说。
食物转型是应对未来粮食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樊胜根介绍,“我国提出的大食物观理念,是能够很好地化解全球农食系统风险的抓手。”
即将参加此次大会的世界粮食奖得主、水产养殖学家莎昆塔拉·哈拉克辛·蒂尔斯泰德介绍,中国是水产食品生产的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生产国,这些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销售,为多个国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我们都在为全球粮食系统的转型而努力。中国现在是世界舞台上粮食和营养安全的领导者,中国的解决方案确实可以被世界其他国家借鉴。”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姚远 赵利新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