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新业态:人与时空的距离正被拉近

发布时间:2024-11-09 13:30:21 来源: sp20241109

阅读提示

演艺新业态由部分演艺爱好者组成,以街头巷尾、公园广场、文化街区为舞台,注重与观众互动,凭借无数地方片段、印象、感觉,通过创新的演出形式和参与式的节目安排,让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演出的魅力,已渐渐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方式。

10月14日晚,慕思全国巡回音乐之旅西安站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火热开唱,除重磅特邀嘉宾许巍外,西安本土乐队——南门乐队的原创歌曲《十三朝》同样震撼人心。“吼一声秦腔,尘土飞扬,八百里秦川,盛世汉唐……”充满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的歌词,气势磅礴的伴奏演唱,让观众们牢牢记住了这支从西安城墙门洞下走出的乐队。

“南门乐队便是演出新业态的一个缩影,人与时空的距离正被无限拉近。”陕西实验话剧院院长、西安外事学院艺术中学主任邓立鹏说。

演艺新空间的重塑与延展

登上“黄金时代号”游轮式剧本空间,体验演出串联和互动设计的剧本杀《海上倒计时》;在全实景搭建、充满梦幻氛围的钢琴音乐厅里看一场沉浸式音乐剧;再到Stage One音乐戏剧酒吧喝一杯“夏洛特烦恼”“独行月球”……2022年底,由开心麻花全新打造的“花花世界”演艺新空间在北京开业,瞬间吸粉无数,不少戏剧爱好者慕名而来,“一站式”体验戏剧带来的“花式快乐”。

开心麻花联席总裁王亮表示,演艺新空间有三个特点:一是打破传统剧场空间的限制,在各种花式空间里都可以因时因地去编创内容;二是打破“你演我看”的传统观演关系,强调演员和观众的互动;三是打破演出与其他业态的壁垒,边吃边看、边喝边看,用戏剧+商业的跨界融合,创造更丰富的文娱新体验。

而随着演艺新空间概念的泛化,在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各种形式的演艺新空间。在云南,以浪漫闻名的大理古城,有小酒馆一条街,与来驻唱歌手共同形成特有的演艺新空间;在北京,通过新场景的营造,老天桥的演艺形态在新时代回归,出现了部分现象级的表演剧目;在天津,火爆一时的狮子林桥跳水也成为一种特殊的演艺标志和符号,不少游客坦言:“为看大爷们跳水而来。”

据统计,仅2023年上半年,全国小剧场和演艺新空间的演出场次超过10万次,观众人数超过800万,其场次占比超过70%以上。

沉浸式成为新的潮流与范式

“公子、姑娘,我们就从这里进入长安城了,见到诸位大人,记得行这样一个叉手礼。”10月10日,来自北京的游客李易辰带着女朋友来西安游玩,在汉服店换上唐装后,他们首站便来到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一进大门,打扮成许鹤子的伴游师便吸引了他们。

而在这里,消费可以将现金换成唐朝的开元通宝。在街区,随处可见被簇拥着游街的花魁、游商的声声叫卖、荔枝道上扎着辫子的丫头、推着炭柴的卖炭翁,在福街还会偶遇眉目传情的大家闺秀与俊秀书生……

“感觉穿越了,各种人物是灵魂,步入其中还有‘移步换景’之感,上元安康踏歌台是流光溢彩、华美无双,丽人街又充满市井烟火、民生百态,胡风区则是异域风情。”李易辰激动不已。

“我们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游客一进入街区,被场景与演艺的视觉、听觉效果吸引;随着深入街区,又会成为参与演绎故事与互动的体验者;在游历街区后,最终成为与唐文化共鸣的融入者。”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文化大使李媛媛说。

据统计,双节假期,该街区累计接待游客6.4万人次,游客量同期增长30%,营业额同期增长105%,出现了“一票难求”。

25年前,清明上河园以宋代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作为最大的IP,所有员工穿上宋代服装,围绕宋朝进行沉浸式演艺和实现,去活化和贴近历史。如今,此类沉浸式演艺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江西吉安后河以桥为引,以船为媒,有序布局了“九鲤化龙”等八大沉浸式光影场景;针对三星堆文物举办的三星堆青铜奇幻森林沉浸式夜游、“古蜀丝梦” 国潮大秀等活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实现活动受众人群覆盖8亿人次;目前,陕西咸阳也在全力打造“秦时明月·梦回咸阳”秦文化城市夜游文旅项目……

邓立鹏表示,这种新的演艺形式,打破了剧场、演员和观众之间的壁垒,通过与观众互动、带着观众沉浸其中,让彼此融入一个共同的景和境,以突破空间和叙事的手法,表现出一种更加开放、多元、创新的特点,展示出其独特的内容。

内容创作让新演艺迸发活力

在山西晋城,拥有350年历史的正乙祠戏楼被称为“中国戏楼活化石”,梅兰芳等知名戏曲艺术大师都在该戏楼上表演过。如今,正乙祠戏楼的戏曲表演,却出现了观众以年轻人为主的现象。

原来,随着北京启动“会馆有戏”文化品牌建设,北方昆曲剧院负责运营正乙祠戏楼,2022年4月19日,在该戏楼举办了重张曲目的活动。随后,针对年轻的观众群,北方昆曲剧院在正乙祠量身定做了各种不一样的剧目,如《牡丹亭》《长生殿》等,又根据其得天独厚的演艺空间,舞台上中下有三层的演艺区,打造了集戏曲公讲、专家讲堂以及下午茶赏等一系列的文化体验活动。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年轻观众,深层次地感受到‘会馆有戏’所带来的审美情趣以及生活方式。”北方昆曲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杨凤一说。而针对传统剧种,杨凤一坦言,无论一个剧种,或者一个剧团,最重要的是出人出戏出精品。

而对新演艺的内容创作,邓立鹏坦言,一方面,观众既需要“阳春白雪”,又需要“下里巴人”,以满足其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需求,而且低投资、演出节奏快、碎片化的演出更利于传播和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催生着一种新的行业,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生活方式。但另一方面,内容创作需谨慎,好的演出内容必然包含着对艺术严谨性的追求,其作为一种精神产品,要能够启迪人的思想,为观众带来一定思考,因此,要警惕泛娱乐化、迎合性文化对人才培养的不良导向,以防止低门槛、快餐式、碎片化内容对文化生活的蚕食。(毛浓曦、祝盼)

(责编:彭晓玲、黄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