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 全面深化改革成就回眸㉓

发布时间:2025-01-01 06:56:33 来源: sp202501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出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改革发展,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作出战略部署,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谋划推进。

  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由中宣部统一管理新闻出版和电影工作,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将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国有文化企业是展现市场活力的主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文化企业深化改革,文化生产力和创造力不断释放。2023年,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6.47亿元,同比增长15.24亿元,增幅6.32%;利润总额18.25亿元,同比增长1.59亿元,增幅9.55%。《许你万家灯火》《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欢乐亲子营》《大敦煌》等一大批内容精品受到观众欢迎和市场青睐;作为国内规模最大、全产业链实力最强的国有上市电影企业,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年创作出品37部影片,在国产影片票房前十中占据6席。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掀起了中国科幻电影热潮,打破多项海内外票房纪录,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2024年全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中,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榜上有名。这些民营企业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显著成就,还积极推动文化内容的创新与传播,为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变革深、影响大,涉及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文艺创作、文艺评奖、媒体融合、新型智库、文化贸易、文化金融、文化市场和文化财税等各方面,电影、戏曲、动漫、出版等行业在深化改革中加速成长,不断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的阿勒泰》《大江大河》《人世间》等电视剧作引发社会热议;《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等舞台作品成为爆款;《雪山大地》《千里江山图》《繁花》等文学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这些作品是文化繁荣的成果、产业创新的结晶。

  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我国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利润平稳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年提高,数字文化产业等新业态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国内外影响力持续攀升。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9515亿元,比上年增长8.2%。文化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文娱休闲行业快速恢复,文化新业态带动效应明显。

  电影产业加速崛起。2023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549.15亿元人民币,稳居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共73部,其中国产影片50部,票房排名前10位均为国产影片。中国电影在越来越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也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世界电影格局。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出版业坚持以内容为王,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大力推进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版品牌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断迈进,品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数字赋能文化产业新业态。如今,越来越多景区建起了VR体验馆,让游客随时随地实现沉浸式游览;高新技术广泛渗透文化产业的生产、传播、消费、体验等各个层面和环节,线上虚拟文化消费和体验不断增长……从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智慧广电、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等建设深入推进,到数字文化与影视、旅行等社会场景融合互嵌,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大大提升。数据显示,以数字为特征的文化产业营收规模占比超过40%,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新引擎”。

  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人民美好生活少不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领域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电影《长津湖》、长篇小说《主角》、电视剧《山海情》、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一批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文化精品不断涌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均等化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在浙江,包括之江文化中心在内的百亿文化设施建设工程顺利实施,构建覆盖全省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促进公共文化网络向基层延伸,建设乡村博物馆、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小而美”的覆盖城乡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广西,自治区本级补助31.24亿元、拉动地方投资近200亿元建设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全区覆盖率达99.56%,有效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目前,全国已建成公共图书馆超3300个,文化馆和博物馆超1万家;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90%以上的博物馆免费开放。

  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巫志南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步跨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阶段,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突飞猛进,与人民美好生活相适应的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日趋丰富,城乡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更多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考古热、文博热、非遗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高度,下大力气予以推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火起来”“潮起来”。

  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考察100多处历史文化遗产,就文物、考古、非遗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北京东城,草厂四条胡同青砖灰瓦、曲径通幽,氤氲着千年古都的深厚文化底蕴;江苏南京,小西湖片区院落雅致、花草缤纷,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的惬意空间;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白墙黛瓦、飞檐翘角,软木画、牛角梳、油纸伞等民间艺术相映成趣。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相得益彰,成为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侯喜保说,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既要大胆用现代建筑与设施置换那些缺乏历史价值的街区,也要高度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中华文明传播力明显提升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彰显中国形象和大国领袖风采的图书日益受到海外市场关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江新语》《摆脱贫困》等一批宣介推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主题图书走向世界,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激扬人民奋斗实践、展示中国良好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京剧、昆曲、影视剧等纷纷出海,持续圈粉,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欢乐春节”“四海同春”以及中国文化年(节)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动类型丰富、形式多样,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国产影视剧的海外表现十分亮眼,让海外观众领略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比如,《人世间》早在拍摄阶段就被海外公司看中,聚焦脱贫攻坚的《山海情》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三体》实现国产科幻剧集海外传播零的突破,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安三万里》在海外受到关注……

  通过书籍、影视剧、文化交流活动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得以了解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