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庄机器人产业聚链成势

发布时间:2024-12-21 12:42:49 来源: sp20241221

8月25日,国内首家人工智能标准化研究机构——北京人工智能标准化研究院揭牌成立,宣告落地北京亦庄。这是北京亦庄建设机器人全产业链配套生态体系的又一重要举措。

当前,北京亦庄正在全力打造全域人工智能之城,构建从算法突破、模型研发到场景创造、产业转化的创新体系,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亦庄新城建设、产业升级改造深度融合,并计划分两步走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

如今在这里,机器人产业的“上下游”已成为“左右邻”,机器人企业不出区就能找到研发、制造、训练、测试乃至应用环节的创新伙伴。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天工”实现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人形机器人亮出新技能,Walker S Lite进入汽车智能工厂实训“打工”,搭载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骨科手术机器人首次发布……日前,来自北京亦庄的“机器人天团”成功亮相2024世界机器人博览会。这次“机器人总动员”,展示出北京亦庄已拥有国际领先的人形机器人、AI医疗机器人和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零部件,并已转化为现实的新质生产力,引领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参与展示的企业中,有成立仅8个多月即突破机器人关节研发创新瓶颈的灵足时代。该公司创始人邵元欣说:“机器人关节是实现人形机器人像人类般灵活的关键,我们自研的准直驱一体化关节模组,能驱动1米高的中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或全尺寸四足机器人。”

长木谷则推出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AI+ROBOT骨科手术机器人ROPA。长木谷董事长张逸凌说,通过搭载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ROPA就像拥有骨科专家的“超级大脑”,再加上“数智眼”和“数智手”的加持,可实现手术精度毫米级突破。

参与展示的不仅有机器人行业的“新面孔”,更有扎根亦庄多年的“老前辈”:世界级自动化控制元件制造商SMC,展出了数智化、节能化及协作机器人系列产品;安川首钢机器人实用功能培训平台展示了机器人视觉定位拆垛和码垛、视觉定位涂胶、机器人健康诊断等功能;京城机电聚焦装备制造领域,展示了面向焊接、上下料、智能酿酒生产线等场景的工业应用……

这些首发首创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并转化为现实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北京亦庄良好的产业生态和高效的产业组织模式。得益于“一个园区、一批平台、一个中心、一只基金、一群人才”的“五个一”工作机制,这里的创新要素加快聚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创新主体不断壮大。

截至目前,北京亦庄已拥有机器人生态企业百余家,其中半数以上为专精特新企业,产值规模近百亿元。特别是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域,北京亦庄重点布局以具身智能创新中心为代表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已落地以优必选等为龙头的本体企业,以及智同精密、清能德创等关键部组件企业,基本形成了覆盖核心部组件、本体、应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

“上下游”成为“左右邻”

不久前,北京机器人大世界宣告启幕运营,落地北京亦庄经海五路3号院北京机器人产业园。在大世界展示中心,搬运机器人和弧焊机器人成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线上的“熟练工”;物流机器人做到了货架到人、货箱到人、机器人分拣、机器人智能物流仓储自动化;手术机器人配备高清晰度立体视觉系统、显微手术仪、智能手术钳和光纤插头……展厅共有“机器人+制造业”“机器人+医疗健康”“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九大“机器人+”场景。

25万平方米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园,还同步落地了国内一流的机器人检验检测技术平台——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北京测评中心。这里配备了国内权威、国际一流的测试设施,能为工业、服务、特种等种类的机器人提供零部件、模组、整机、集成应用等全产业链研发、生产、现场等环节的检测认证服务。

从永不落幕的展厅到国内权威、国际一流的检测认证服务,从引聚产业链企业到建设产业空间承载,再到提供算力支撑、大模型训练,北京亦庄正加速构建融通联动的机器人产业配套生态体系。

北京机器人产业园内的机器人产业孵化器,为机器人上下游领域初创型、成长型企业提供创业辅导、项目路演、投融资等服务,目前已有灵足时代等4家机器人企业签约入驻。

“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将研发领域扩展为具身智能全产业链,以人形机器人为最佳实践领域,向下兼容全构型机器人具身智能研究。”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表示,该中心去年在北京亦庄成立。今年4月,他们启动了具身智能数据集与数据应用平台建设。目前,已启动首批6种机器人本体在7个典型场景的数据采集工作。

在距离北京机器人产业园4公里的通明湖信创园,北京最大、全国领先的北京亦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已点亮3000P高性能算力,整个亦庄已有5000P高性能智能算力投入使用,规划算力规模超万P;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则是企业的训练场,助力大模型练就“最强大脑”,并持续推进相关领域数据聚合,释放数据价值。

汇聚展示交流和检测评定的便利,聚集机器人领域“顶流”企业,专业孵化载体和关键零部件企业的助力,再加上汽车、新型显示等产业智能制造工厂的广阔应用场景……在北京亦庄,机器人产业的“上下游”已成为“左右邻”,机器人企业不出区就能找到研发、制造、训练、测试乃至应用环节的创新伙伴。

扩大应用场景覆盖

当前,北京亦庄正在全力打造全域人工智能之城,构建从算法突破、模型研发到场景创造、产业转化的创新体系,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亦庄新城建设、产业升级改造深度融合。同时,计划分两步走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全球一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新城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推动十个以上互动服务典型应用场景全覆盖,聚集百家以上创新型企业,形成万台级具身智能机器人量产规模能力;到2030年,打造“全链布局、全栈自主、全景赋能”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生态集群,形成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战略支撑地、技术策源地、应用示范地和产业主阵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孔磊表示,为实现发展目标,在着力推进关键技术“占先”方面,将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等关键领域,支持链主企业加强颠覆性引领性技术协同攻关,加快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创新建设,抢占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制高点。

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具身智能“大脑”,北京亦庄将支持机器人企业联合人工智能企业开展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通用大模型关键技术攻关,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感知—决策—控制一体化具身智能通用大模型,在任务拆解与执行任务数量、参数数量、机器人任务能力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北京亦庄努力开发全球领先的运动控制“小脑”,加快具身智能机器人全身动力学控制算法研发,持续提升机器人高动态行走的控制精度,重点突破手臂动态抓取灵巧作业、全身协调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加快软硬件融合视觉技术突破。

此外,北京亦庄还将深入推进关键“机器肢体”的系统布局,开展高强度高集成本体、轻量化骨骼、高精传感器等专项研发,推动关键性能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聚焦高性能专用芯片、伺服电机、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完善技术攻坚体系,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引领带动上下游产学研机构协同攻关。

在核心产品“抢先”方面,北京亦庄将构建“整零协同”“软硬融合”的立体产品矩阵;推进应用场景“率先”,支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加速落地;实施产业生态“争先”计划,努力构建“资源统筹—要素集聚—创新协同”的“雨林式”具身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