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拉尔:万亩盐碱地变“米粮川” 头年耕种水稻亩产达500公斤

发布时间:2024-11-23 04:29:25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网 乌鲁木齐11月17日电 (戚亚平 石继良) 金黄的稻田间,收割机穿梭忙碌,稻香随风飘送。眼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6团双城镇万亩盐碱地水稻收割接近尾声。

  “这万亩盐碱地,今年是第一年耕种,年初预计能产水稻200公斤。头一年在这里种水稻就没指望能有什么收益,主要是为了洗盐压碱、改良土壤。目前收割下来亩产有500多公斤,超出我们的预期。”万亩盐碱水稻种植基地负责人郑建江说。

6团双城镇万亩盐碱水稻地航拍。杜新民 摄

  6团双城镇是在荒漠上建立起来的团镇,以前被称为荒地镇,经过70余年的发展,由荒漠变绿洲。但由于盐碱过重,仍有大片盐碱地无人耕作。

  今年,第一师阿拉尔市按照“兵团统筹、师市主导、团场配合、国企投资运营”模式,构建“国企+民企+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由国有企业第一师供销(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民营企业阿拉尔市禾禾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承种,将这片盐碱地打造成粮食产能提升示范区。

  原本白花花的“不毛之地”,缘何在一年时间就长出了金灿灿的水稻,逆袭成“米粮川”?

  “年初测算,土壤含盐量最少的也在16‰,高的超过30‰。这样的土壤根本种不出庄稼。盐碱地种出高产水稻,关键在压盐碱。”郑建江说。

深耕粉碎松土作业改良土壤。石继良 摄

  在种植过程中,承种企业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采用深耕粉碎松土机深耕60厘米,将土壤板结块横切旋磨均匀,粉碎成颗粒粉末状。这样,土壤中的盐碱随灌水沉降到深耕层底部,不会出现返盐返碱现象。同时,通过广施农家肥和土磷肥,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土壤含盐量降至0.3%,pH值达到8.9,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承种企业还将现代化种植技术注入全过程,无人植保机播种、施肥、喷药……聘请了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新疆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进行全程技术服务。

  今年6月,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2023年南疆四地州技术服务专家团队到6团双城镇万亩盐碱地视察,看到长势喜人的水稻,个个赞不绝口。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南疆四地州技术服务专家团队视察水稻长势。(资料图)杜新民 摄

  中国水稻研究所原所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原首席专家程式华说:“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开发盐碱地生产粮食具有巨大的潜力。这万亩盐碱地通过改良,采用新品种,效果非常好,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树立了一个典范。”

  在第一师阿拉尔市,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赋能,让更多盐碱地变成“米粮川”。(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