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08:21:48 来源: sp20241116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最根本的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断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发展才是硬道理”深入人心、嵌入历史,成为解码中国奇迹的秘诀。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时俱进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高谋远、总揽全局、把握大势、前瞻未来的战略清醒和战略远见。
这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本身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突出表现。破解这个问题,必须推动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现在再按照过去那种粗放型发展方式来做,不仅国内条件不支持,国际条件也不支持,是不可持续的,不抓紧转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新征程上,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质取胜,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才能支撑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这是深刻总结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国经济发展放到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和全球视野中来观察,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自立自强谋强国竞争新优势,以区域大战略谋协调发展新优势,以布局重大工程谋深根固本新优势,以绿水青山谋永续发展新优势,以构建新发展格局谋战略主动新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取得历史性成就。2013年至2022年,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6.2%的增长,经济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我国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4万亿元提升到2022年的121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到18%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折合美元从2012年的6301美元提升到2022年的1.27万美元。与此同时,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以无可辩驳的事实阐释了高质量发展为什么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持续深化对这个“硬道理”的规律性认识,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就能够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这是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复杂变化、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同时,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有的国家打着维护国家安全之名,行霸权主义之实,通过贸易制裁、科技封锁、产业脱钩对我国进行遏制和打压,严重威胁我国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新征程上,我国要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最根本的在于办好国内的事情,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才能在百年变局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这是对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的一个基本定位。新征程上,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在创新发展上,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协调发展上,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通国内大循环;在绿色发展上,要推进高产出、高效益、低排放、低污染的增长,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径体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开放发展上,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共享发展上,要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办好各项民生事业,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高质量发展,是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辩证统一的发展。“质”通常是指经济发展的结构、效益,“量”通常是指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没有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将不可持续;没有量的合理增长,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协调发展、民生福祉改善都无从谈起。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个奋斗目标要求在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长期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我们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有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有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有勤劳智慧的广大劳动者和科学家、企业家等人才优势,完全可以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高质量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聚焦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新征程上,要始终不渝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做大做强中国经济。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这就要把高质量发展贯彻到全国各个地区、各个领域,长期不懈抓下去。各地区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对党和国家未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提高站位、加深理解,从多方面抓好落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汇聚蕴藏在人民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高质量发展必须瞄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深入推进,必须围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布局谋篇,必须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发力。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永远是我们党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机制,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面向未来,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以改革到底的坚强决心动真格、敢碰硬,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坚决破除一切制约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各项政策和工作成效的标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特别要落实好“两个毫不动摇”,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的伟业,要鼓励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及时更新思想观念,补齐素质短板,提高履职能力,勇立时代潮头,争当事业尖兵,坚决摒弃一切固守旧思维、旧理念、老套路、老办法的懒汉思想,坚决反对一切不担当不作为、推脱躲绕、不思进取的躺平行为。党组织要以鲜明态度,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积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要树立严实作风,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着力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 何毅亭)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