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4:06:35 来源: sp20241216
中新网 锡林郭勒7月16日电题:草原那达慕:“08后”踏上竞技场接力文化传承
作者奥蓝
16日,经一场大雨洗礼,锡林浩特那达慕风情园泛出新绿。一场由150余名青少年参加的哈日靶射箭比赛开始了,参赛者都是2008年之后出生的孩子,且大多来自牧民家庭。
当日刮起5级大风,裁判长宝音图告诉记者,风对比赛影响不大,还可以锻炼控制力和应变力。
“从小就在那达慕、电视上看到射箭比赛,觉得特别帅,我也想这么帅。”娜何雅今年读初二,上学期在学校参加过射箭兴趣班,这次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其他几名同学一起参赛。
在娜何雅看来,这是一次传统文化的沉浸式体验。“书本上讲得不多,只有亲身体验,才知道多有意思。”
那达慕是内蒙古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草原文化节庆活动之一,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日,内蒙古自治区第34届草原那达慕进入最后一个比赛日。一天前,少年那达慕在主会场揭开帷幕,赛事主要针对16周岁以下的青少年,设置的蒙古族搏克、哈日靶射箭等赛事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射箭场上,少年们挽弓搭箭,身姿挺拔舒展;搏克场上,他们按个头大小分组,两两比拼,在反复纠缠中寻找获胜的契机;赛马场上,他们策马扬鞭,斗志昂扬……
“以前的那达慕上,少年儿童之间的搏克比试很常见,但‘少年那达慕’这个提法是近几年才有的。”程文革是本届那达慕搏克比赛的裁判长。14日以来,他和30余名裁判不仅担任着为512名成年搏克手的比赛做裁决的重任,还是128人少儿搏克赛的裁判团成员。“大人比的同时,孩子们也比。传统运动文化就这样在那达慕上一代代传承下去。”
图为正在进行的少年搏克赛,选手们按照个头大小分组,两两比拼。奥蓝 摄“鼻涕都控制不住的年纪,还想着要控制对手。”这是一个网友对阿其拉的评价。
阿其拉今年6岁,一年前因憨态可掬的小搏克手形象,被不少网友认识,称他为“草原萌娃”。
今年的那达慕,爸爸妈妈特意放下牧区的活计,驱车数百公里带阿其拉来体验那达慕、参加少年搏克赛。场上他气势很足,但第一轮就被淘汰了。
“他还是太小了,还不太懂搏克的技巧。输了也不一定是坏事,他有了不服输的精神。”程文革曾是国家级专业柔道运动员,说起像阿其拉这样的小选手很是开心。“小孩子们练搏克好处可太多了:锻炼身体、开发智力、接触广泛的体育运动……”
“报名很踊跃,很快就超额了,其中女孩子就有约20名。”程文革告诉记者,少年搏克赛时,他们不仅是裁判,还是“保镖”和“保姆”。“摔倒时要及时保护,看到做危险动作时要及时阻止,乱跑打闹时要及时维持秩序……”
“我们还会积极选材。”程文革告诉记者,这也是一次挑选好苗子的机会。“裁判中,一半是各学校、机构的教练。我这次就看见几个孩子,骨骼发育、搏克技巧都很不错。”
图为参加赛马比赛的小骑手们。黄志惠 摄如今,裁判队伍中也出现少年的身影。锡林郭勒盟职业学院射箭班的教师图雅今年推举数名学生作为射箭比赛裁判,他们最小的只有14岁。“裁判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艺,还要有协调和沟通能力。”
记者在采访中观察到,那达慕会场中,有些常规竞技项目也是以少年为主角的“战场”。
“我们两天进行了3场比赛,骑手大部分都是青少年。”赛马项目裁判长羿龙告诉记者,青少年体重轻,马的负重小,跑起来就更快。
7岁的阿吉太是那达慕上最小的参赛者,今年已经参加约20场比赛。阿吉太爱骑马,参赛的马都是爸爸驯的。每每比赛时,爸爸都会开车或骑摩托陪伴左右,怀孕的妈妈则在终点处等着父子俩。
“一切都以安全为主,别的都是次要的。他每次比赛我都不放心,又紧张又激动。但孩子喜欢,我们还是支持。”阿吉太比赛时会穿厚厚的护甲,妈妈赖小萌告诉记者,如今草原上参加赛马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尤其是暑假,参赛的几乎都是孩子。”(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