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大山的足球梦(守望)

发布时间:2024-09-11 18:00:37 来源: sp20240911

三河镇小学女子足球队队员此前在简陋的院坝内练球。

球队队员正在比赛。 以上图片均为三河镇小学提供

核心阅读

带球、传球、射门,在操场上努力奔跑;摔倒、爬起、直追,一路从县赛、市赛走到全国比赛……12年前,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河镇小学成立一支校园女子足球队,将足球运动的魅力播撒到偏远山乡;12年来,200余名留守女童凭借足球爱好、特长,找到了更多人生可能性。

日前,三河镇小学女子足球队入选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名单。记者走进大山,探寻三河镇小学女子足球队的追梦故事……

偏远地区的乡村教育,从来都不容易。

如何丰富选择,让留守儿童获得更多体验,拥有充实的童年?

如何教育引导,让这些孩子感知自我优势,寻得未来的方向?

如何夯实基础,让这些孩子得到足够支持,走稳想走的道路?

过去的12年间,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河镇小学,通过专注发展乡村女足,让200余名留守女童找到了自己的爱好、专长,乃至未来的发展方向。截至目前,已有80多名三河镇小学的学生通过足球特长被选送到重庆各知名学校深造,还有21名毕业生通过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了理想的大学。

峰坝交错,沟壑纵横,大山挡不住梦想的光芒,也阻不断前进的脚步。一个个乡村女孩在这里摔倒、爬起,她们脚下盘带着一颗颗足球,从这里冲出了大山。

一群不怕吃苦的女娃

“大部分孩子话不多,只是听话训练,从不叫累”

在三河镇小学发展校园足球,既是一次经过思考的决定,也是一种基于现实的选择。

2012年9月,当孙晓鸣调来三河镇小学任校长时,心里其实有不小的落差。和之前所在的学校比,三河镇小学位置偏、交通差、规模小,硬件条件也相对落后。更令他担心的是:“六成学生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谁来管?”

在那时的乡村,“辍学—打工—结婚生育—打工”的循环是不少女孩的人生轨迹。如何打破这种循环,让更多孩子能够更主动地掌握个人命运,是摆在基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孙晓鸣是一个愿意探索的人,不过现实留给他的探索余地并不多。“学科教育,乡村显然比不过城市;音体美教育中,体育的硬件门槛较低;各类体育项目中,三大球受众广,也许是一个方向……”经过缜密思索、科学研判,校园女足最终被纳入三河镇小学特色教育的类目。

2013年3月,三河镇小学的第一支女子足球队成立,仅四、五年级的20名队员中就有18人是留守儿童。“县教育局特批了一笔经费,我们给孩子们购置了一批胶球,20块钱一个。”孙晓鸣说,“孩子们周末、假期有了去处,不少家长外出务工也踏实了许多。”

就这样,三河镇小学的水泥地操场上,多了一群穿着胶鞋、踢着胶球的运动身影。“大部分孩子话不多,只是听话训练,从不叫累。”孙晓鸣说。

当大家以为挥洒的汗水能换来回报时,2014年石柱县中小学足球联赛倒数第一名的成绩,给所有人泼了一盆冷水。孙晓鸣还记得,孩子们回县里时坐在车上,垂头丧气地随着车身颠来晃去。“虽然设立球队的初衷也不是只想拿成绩、争名次,但努力似乎没有结果。”

回到学校后,队员们的话更少了,但主动练球的时间更长了。2015年,三河镇小学女足先后赢得石柱县第一名、渝东南地区第二名,并在重庆市总决赛中以5∶2的成绩赢得了冠军。“重庆市2015年校园足球联赛市级总决赛小学女子组冠军”的奖杯现在被放置在三河镇小学足球展览馆进门最醒目的位置。只不过,今天的展览馆内,已经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奖杯、奖状。

2015年的这场比赛拉开了三河镇小学女足乘风破浪的序幕。到2018年8月孙晓鸣离开学校,球队29次捧得市级以上比赛的奖杯,再到今天,这个数字上升到了49次。

一支更加专业的球队

“对专业性的追求,为孩子们创造了更多机会”

七月流火,重庆却未见转凉。

一早,三河镇小学的风雨足球场上,一场训练正在进行,参加人员是将在今年9月开学后上四、五、六年级的队员。个子高高的秦芙蓉站在一群学生当中,很是显眼。

2004年出生的秦芙蓉,是三河镇小学女足的第一批球员。当年,凭借足球特长,秦芙蓉得以到重庆市重点初高中读书,并于2023年以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身份考入东华大学。

无论在中学还是大学,寒暑假回到母校参与学妹们的集训,已经成了包括秦芙蓉在内不少毕业生的惯例。在她看来,10多年来,母校的女足球队正变得越来越“专业”。

专业性主要体现在教练和训练形式的变化上。

2013年球队刚成立时,学校里的4名体育老师中只有1名是体育科班出身,且并非足球专业。由于招募不到专业人才,学校只能聘请专业教练周末组织训练。“现在球队有专业的足球教练,训练更系统,六年级的孩子比我当时踢得好很多。”这是秦芙蓉给出的评价。

作为秦芙蓉口中的专业教练之一,陈功是在2019年9月加入三河镇小学的。在他看来,过去几年间,依托系统的基本训练和扎实的以赛代练,一些孩子的足球“技能”正转化为足球“技巧”,“能够真正以专业运动员的角度去参与这项运动。”陈功说。

专业性还体现在球员选拔和背后家庭的支持上。

在孙晓鸣的手机里,保存了多年前孩子们练球的老照片:低矮的土墙边、逼仄的房间里、湿滑的露台上,女孩们在练习带球、传球、颠球。泥地、田埂,昏暗的灯光、五彩的晚霞,丰富的元素构成了练球的环境,让人感动不已。

“如果说当初一些女孩只是为了爱好或者发展一门特长参与球队,那么随着球队成绩越来越好,越来越多孩子和家长们看到了另外一条升学路径。”三河镇小学现任校长马建伟介绍,最近几年,有一些来自周边区县甚至主城区的家庭会把低年级孩子送到学校,从小参与系统训练。“这些孩子的目标专一且坚定,潜力很大。”

此外,让秦芙蓉等毕业生羡慕不已的,还有经过改造、扩建的专业硬件设施。先是8人制足球场,随后是5人制风雨足球场,再到借用隔壁中学的11人制标准足球场,硬件条件不断升级,也不断提升着训练的专业性。

“作为一所乡村小学,我们始终面临不少困难。但一直以来对专业性的追求,为孩子们创造了更多机会。”马建伟说。

一场值得期待的奔赴

“通过足球,孩子们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一路向前”

对于一名小学生球员来说,马建伟口中的机会,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拥有更多升学机会。事实上,足球给她们带来的改变,远不止如此。

2023年10月29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机构主办的第二届追风联赛全国总决赛在福建厦门举行,三河镇小学女足以全胜战绩夺得冠军,并获评最佳射手、最佳守门员和最佳教练。

从县赛走到市赛,再到全国比赛,一场场比赛固然让人记忆深刻,但对于大山里的孩子来说,走出大山、看到广阔世界的经历,更令人难忘。

开学即将升入重庆重点中学南坪中学的向煜霞是当时球队的队长。“到厦门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贝壳。”她回忆,当队友们冲向大海玩水的时候,自己走在岸边,捡拾了许多贝壳。

对于向煜霞的队友、追风联赛最佳射手王若蓝来说,足球给自己留下了美好回忆。作为获评最佳射手的奖励,今年7月,她受邀前往德国观看了欧洲杯决赛。“你知道一个球场能坐下多少人吗”“你知道颁奖典礼时球迷有多兴奋吗”……一连串激动的反问句,仿佛她还坐在球场当中,感受着几万人的欢呼雀跃。

还有今年8岁的秦羽璇,刚刚从县里的小学转到三河镇小学。远离父母,一个多月的独立生活,她学会了自己洗袜子刷鞋,学会了和队友一起分享雪糕;

还有,还有……

当一个个女孩抬起晒得黝黑的面庞,腼腆地笑着讲起自己与足球的故事时,内心充满了满足与自信。“通过足球,孩子们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一路向前。”孙晓鸣说。

2017年,三河镇小学女子足球队获评“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特别奖。颁奖词中是这样写的:纵然没有父母的陪伴,你们心中依然有爱、有快乐、有梦想。你们坚信,只要心中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

阳光指引着方向,力量催动着步伐。从一任任校长,到一位位教练,再到一个个女孩,连绵群山,叠嶂重峦,拦不住努力的人们。心怀足球梦的大山女孩,正冲向远方。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7日 07 版)

(责编:李依环、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