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办学十年

发布时间:2024-11-30 13:14:31 来源: sp20241130

  3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下简称“港中深”)迎来了建校十周年生日。就在2月3日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颗被命名为“港中深一号”的卫星成功发射并进入轨道,从此港中深的名字在苍穹中闪耀,也为这所年轻大学的10岁生日送上了最亮眼的祝福。

  从10年前深圳龙岗的一片荒芜,到如今生机盎然的133万平方米的美丽校园,来自世界各地的1.3万名优秀学子,在港中深的6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7所书院里奋进求学,四大学科进入国际一流学科,办学成果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不仅被誉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的“成功样板”,也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成功范例”。

  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破局

  眼下,正是国家实施教育强国战略的关键时刻,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多元化发展有哪些成功路径?中国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如何破局?中国高等教育如何推动国际化改革和创新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港中深10年发展给出了答案。

  2014年3月21日,教育部正式致函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当年的批复函中就对港中深作出了这样的定位:参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批准设立,探索建设国家高水平大学的有益尝试,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进程提供宝贵经验。

  3月12日,港中深举行十周年校庆媒体通气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港中深校长徐扬生回顾这10年的发展,哪些做法做对了?他认为第一个做得比较对的就是定位。

  “当年我明确地跟大家说,要在国内办一所大学,要么在深圳,要么不办,10年过来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地方是选对了。我们把它定位成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建立了一套新的制度,10年下来的实践告诉我,这套系统是可行的,我们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中。”

  深圳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开放包容的城市特性为大学成长提供了助力,与此同时,年轻的大学也和年轻的城市共同成长、彼此成就。

  2014年大学成立时,港中深首批就设置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和经济学等3个深圳社会急需的本科专业。10年间,回应国家战略需求,港中深陆续开设了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6个学院以及1个研究生院。

  尤其是,港中深积极面向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求与应用需求,布局科研领域与研究机构。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新材料和能源科学、国际金融与物流、制药和精准医学等重点研究领域,成立了82个国际水准的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承担超过370个国家级项目和超过1000个国际各类项目。

  不同于其他高校给教职工发放12个月工资,港中深在全国首次采用9个月的薪酬体制,剩余3个月学校鼓励教授走出校园,回归社会,和业界展开合作,帮助本地企业和创新产业进行技术迭代提升,将大学的门打开,让社会与大学一起成长。

  “必须保证科研人员对社会的贡献,只有当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这座城市里的大学时,这所大学就成功了。”徐扬生说,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需要对当地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对区域发展起到推动性作用。

  创新性建立国际研究型大学管理体制

  香港中文大学是亚洲第一个采用书院制的高等学府,包括海外交流、研讨会、师友计划、社区服务、领袖才能训练等各种活动,主要是由书院举办的。

  港中深传承和发扬了这一理念。在港中深,不同专业、天南海北的学生同住一所书院,每所书院建立各自的书院文化。书院的责任,在于打破学院和专业的界限,着重全人发展,提供形式众多的教育机会,以“学、思、践、悟”的培养方式,打造集生活、学习、社交为一体的书院社群空间,与学院的专业课程相辅相成,也让师生关系重回到了本真状态。

  在港中深跨学科数据专业的大三学子伍睿祥看来,书院制将不同学科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相互学习,不仅促进了师生密切交流,还能和朋辈一起成长,在丰富的人际交往中提升沟通能力。“在高中阶段比较内向,不善于和别人打交道,进入港中深后,在书院文化的熏陶下,自己的眼界打开了,性格也慢慢变得更开朗。”

  传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港中深创新性地建立一整套国际研究型大学管理体制,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文化背景和社会担当的创新性高层次人才。

  大学凝聚了全球一流的师资队伍。在港中深,教师100%具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学习经验,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5名,各国院士超30名。有数据显示,目前该校已引进国际知名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655名。

  港中深制定了科学合理、激励有效、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和学术评价标准。如参照国际学术体制,制订《学术人员任命、终身及晋升评审的制度、规定和流程》制度;学术人员按终身序列、研究序列、教学序列三大序列划分;每个序列的员工都有晋升通道和评价机制。学校每年进行绩效考评和薪酬调整,绩效考评的得分与薪酬调整相关。

  港中深青年教授周艳说:“学校的文化氛围、学术环境、科研评价体系、对人才的重视是吸引我持续留在这里的重要因素。”在校9年,周艳荣获了包括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18届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深圳市自然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关注人的成长,实施全人教育

  10年间,港中深已培养六届本科毕业生、八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四届博士研究生毕业生。该校刚刚发布的202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就业毕业生的平均年薪为17.08万元。与此相对应的是,该校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中纯凭高考成绩模式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

  有数据显示,港中深具备境外学分学习经历的学生占在校生总人数比例超过六成,逾八成学生进入国内外名校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徐扬生曾在与学生、家长近距离交流时谈到,港中深对学子的培养理念,十二字以概之:学贯中西,汇通古今,融合文理。在徐扬生看来,学贯中西,即人才培养要跟中西方文化、中西方学术相结合;汇通古今,即要求学生系统地了解世界文明的进程;融合文理,即培养学生时,注重感性思维和批判性、辩证性思维的结合。

  港中深采用香港中文大学通识课程体系,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坚持4年必修,定期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涵养家国情怀。此外,港中深充分发挥艺术育人的作用,举办驻校艺术家活动、春山雅聚系列讲座、文艺季、年度音乐会等,使文化艺术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在徐扬生看来,“国际化”始终是重要的办学理念,“当前,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懂世界、懂本国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只有坚持走立足本国实际自主培养国际化高水平人才这条道路,才能真正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把握发展先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芳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