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09:51:39 来源: sp20250101
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
位于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的“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
在2024苏州国际科创大会场外,广目科技展出的新款无人安防巡逻车。
2024苏州国际科创大会上,首届10位“苏州青年科学家”名单正式揭晓。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俯瞰。
江苏昆山夏驾河科创走廊。 以上图片均为江苏省苏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苏州考察时指出,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
如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成为苏州的必答题。
摸清产业科技创新的“家底”:苏州市共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57万家,我国独角兽企业18家,以企业为主体组建的创新联合体235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超3500家。
找准制约产业科技创新的原因:缺少高能级创新载体;大院大所的科教资源较匮乏,原始创新不足;创新平台分散,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不够;缺少顶尖创新人才。
立足实际,确定工作思路: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新格局;以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为抓手,建设好苏州实验室、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整合科研平台,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等。
落实,成为关键。
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提升创新策源力
申基生物获得“一种起始加帽寡核苷酸引物及其应用”专利;海昶生物自主研发的创新型小核酸药物HC0301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试验批准……去年以来,由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组织开展的核酸药物关键技术攻关进展不断。
苏州坚持推进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并把科技战略平台能级提升放在“八大工程”重要位置。
作为我国生物医药领域首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创中心专家委员会由14位专家组成,其中有11位院士,为国创中心源头创新提供支撑。
国创中心执行主任殷建国介绍,聚焦核酸药物、细胞疗法等生物药重点领域,国创中心提出重大技术攻关方向,面向全国“揭榜挂帅”,目前立项并资助了81个项目。
国创中心所在的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集聚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企业超2000家,对临床前测试研发的设备需求较普遍。围绕mRNA及小核酸技术开发与产业关键共性需求发展,国创中心投资2.5亿元自建核酸药物技术创新平台,作为公共技术平台开放给企业使用,并配备6名科研人员提供分析服务。运行一年来,已协助楷拓生物等多家企业完成临床前测试研发。
此外,苏州还建立了苏州实验室、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第三代半导体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近百家国家级创新平台。
苏州还加大了与高校院所合作力度,集聚国内外高校院所平台资源,推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等50余家大学研究院陆续落地。
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研究院院长郭君巍说,研究院在苏州已建设7个研究中心,引进13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了院士领衔、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担当骨干的百余人科研队伍。队伍成立一年多来,已对接300多项企业技术需求。
为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研究院联合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科沃斯等12家高校院所、机构及企业,共同建设江苏省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打造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平台等十大前沿创新平台。
苏州市科技局局长徐积明介绍,通过系统梳理全市400多家实验室、研究院等科研平台,苏州以科创联盟形式进行系统整合,打造“一产业细分领域、一科创联盟”,有效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推进双链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强基提质
苏州集聚了16万家工业企业,拥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覆盖绝大部分工业门类,是众多产业链的发起点、连接点。通过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苏州探索产业强基提质。
今年,苏州提出加快构建由10个产业集群和30条产业链组成的“1030”产业体系,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形成4个万亿级主导产业,到2035年,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
为了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苏州鼓励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及上下游企业等成立创新联合体,聚焦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打通“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产业培育”全链条。
7月,江苏汇川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作为牵头单位,发起了低碳零碳数智化关键技术创新联合体。依托在工业领域的技术积累,该公司联合西交利物浦大学、碳路科技、苏州中鑫、上交数字创新中心等8家单位,融合设计、生产、运营等多个产业链环节的服务资源,打造低碳零碳数智化产业链创新与集成的创新平台。计划3年内攻克7项技术,并依托产投基金进行转化、孵化。
为更好构建“1030”产业体系,今年以来苏州还举行系列沙龙,推动企业供需双方在结对攻坚、应用迭代、更新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实现有效沟通协作。
作为利用外资的高地,苏州拥有1.8万家外资企业,累计实际使用外资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利用外企研发提升产业科创水平,也是苏州的发力点之一。近期,苏州为博世汽车、西门子、采埃孚等20家“苏州市外资研发创新企业”授牌,鼓励外企开展原创技术研发、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供应链创新资源整合。
苏州市工信局局长范建青介绍,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苏州正通过“苏州智造”强基提质,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壮大耐心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苏州,平均每天就有两三起股权融资案例。
如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国内科创基金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全市备案私募基金产品近3000只。2023年,A股上市的20家苏州企业中,约80%曾获创投基金支持;苏州公布的224家独角兽培育企业中,约97%曾获创投基金支持。
“苏创投目前管理基金规模超2000亿元,投资苏州项目占比90%,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苏州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牟介绍。
最近,苏州太阳井新能源有限公司刚刚获得苏创投1000万元的投资,该公司开发的低成本铜制程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金属化技术,可大大降低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
“2021年,技术刚刚在实验室中取得成功,公司就得到了后来整合进苏创投的国发创投300万元投资,并为公司进行估值。”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中天说,在苏创投新一轮投资后,公司获得了更大的订单,估值也大幅上升。
像太阳井新能源一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要想取得原创性、颠覆性成果,往往面临回报周期长等不确定性因素,特别需要耐心资本的支持。
近期,苏创投与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合作成立高端装备、生物医药2只母基金和1只未来产业天使直投基金,形成总规模135亿元的耐心资本。据悉,江苏省高端装备(苏州)产业专项母基金重点投资工业母机及集成化装备、人形机器人等各类高端装备和关键部件;江苏省生物医药(苏州)产业专项母基金重点投资创新药、医疗器械等领域。
9月26日,2024苏州国际科创大会如期举行,在高层次人才政策、科创新政策、重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全球“揭榜挂帅”等方面进行发布和推介。
如今的苏州,科创浪潮正如江河奔涌,日新日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27日 15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