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18:09:33 来源: sp20241205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近日,一则“31岁程序员沉迷数字藏品,家中50万积蓄变电子垃圾”的报道引发关注。曾经风靡一时的数字藏品,如今人们开始质疑其真实价值:这究竟是一种投资机会,还是在收取“智商税”?
数字藏品骗局引关注
数字藏品通常是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同质化代币(NFT),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数字资产,可能是一幅艺术作品、一段音乐、甚至是一段动画。
2021年8月,NBA球星史蒂芬·库里用约18万美元买下某NFT作品并将其社交平台头像更换为该作品。当时,数字藏品风靡一时。在国内,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都曾被当做数字藏品发售,并在多个平台热销。
然而,随着元宇宙概念降温,数字藏品热度逐渐下降,投诉不断。“购买时被告知数字藏品会产生积分,可兑换商品,但慢慢地商品越来越少,现在直接没有了。所购买的数字藏品也下架了,不能出售,价值归零。”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称。
此外,还存在假冒数字藏品进行诈骗的情况。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日警方披露,某平台承诺交易的每一幅“数字藏品”每天都有3%的固定涨幅,年化利率高达216%,但实际上,这些只是“画作”的照片,消费者花费真金白银换来的只是一堆无法兑现的“照片”,甚至这些照片都没有生成唯一序列号。
在国外,数字藏品热度也在缩水。联合早报早前刊文指出,曾有NFT交易平台单月交易量比最高月度历史交易纪录缩水1079%。“NFT作为一项新技术,不可避免要遭遇市场鼓吹泡沫的过程。”
交易受限但可转让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知名平台虽然仍在售卖数字藏品,但价格相比从前已经大幅滑落,很多都是18元一张,甚至9.9元,此前动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一张的情况已较少见。
某平台即将发售的数字藏品截图。
有消费者对中新财经表示,虽然购买过数字藏品,但没有“上头”,而且现在很多数字藏品价格较低,甚至还有通过活动免费获得的,即使卖不出去也能接受。
多个发行数字藏品的平台对中新财经明确表示,“不支持交易,但可以转让。”有消费者表示,将手里的数字藏品转让后,平台会明确指出“流转哈希值”。一般来说,数字藏品是将原始电子文件加密后得到的哈希值存储上链,完成存证。
虽然国内市场没有公开交易渠道,目前看,大部分数字藏品玩家仍是奔着“交易”去的。iBox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57.7%的玩家购买数字藏品的动力是因为感觉“未来升值空间大,要提前布局”。
报告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中国信通院等36家单位曾签署自律公约,签约单位所有平台对数字藏品均不允许二级市场交易。中国信通院公众号发布的文章指出,目前国内尚未有明文规定数字藏品的发行牌照或者发行资质,我国各数字藏品平台大多未开放二次交易,仅支持个人收藏及使用或无偿转让,限制其流通,大大削弱了炒作风险。
是“智商税”吗?
有分析指出,数字藏品骗局频发的原因是玩家炒作心理过重,很多人抱着“图片一买入,隔夜就翻倍”的心态入局,但现实是二级市场尚未成形,买来的藏品更多是用来收藏、鉴赏等。
就目前来看,数字藏品并没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样成为打开元宇宙世界的一把钥匙,“顶多做个社交账号头像”成为不少数字藏品玩家的无奈选择。
针对数字藏品行业乱象,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称,“二级市场不存在的话,那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一级市场,热度自然就会下降。”
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顾江认为,艺术藏品只是文化数字化中的一小部分,能否变为资产属性或商品属性来合法交易,一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明确、细化相关政策法规,二要靠市场来检验。
此外,“不可分割”的特性弱化了数字藏品的非同质化特征,这与比特币有较大的区别。比特币可以分割成0.1、0.01等单位进行交易,但数字藏品则不行。“没有比特币的命,偏得了比特币的病。”有NFT玩家这样调侃。
在202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提出不通过分割所有权或者批量创设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质化特征,变相开展代币发行融资。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将数字藏品简单地等同于“智商税”是片面的。区块链技术的引入为数字藏品的真伪鉴定和所有权追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得数字藏品成为一种更加可靠和有价值的收藏品。
对此,你怎么看?(完)
(责编:罗知之、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