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的这件“头等大事”,中国给办成了

发布时间:2024-12-27 11:57:26 来源: sp20241227

  中亚的“头等大事”,中国给办成了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曹然 张硕

  发于2024.7.8总第1147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当地时间7月3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以视频方式共同出席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仪式并共同下达作业指令。此外,习近平还同托卡耶夫在阿斯塔纳总统府共同出席阿斯塔纳中国文化中心、北京哈萨克斯坦文化中心和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揭牌仪式。

  一场深化互联互通的特别连线,一场增进相知相亲的揭牌仪式,成为中国和中亚地区合作的新亮点。最近十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推进,中国同中亚国家的经贸投资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哈萨克斯坦,中哈天然气管道、奇姆肯特炼厂等已建成的合作项目平稳运行;在塔吉克斯坦,政府大楼和议会大楼、中塔公路二期部分关键路段等项目加紧落实;在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1500兆瓦燃气电站项目投产运行、奥林匹克城项目稳步推进;在吉尔吉斯斯坦,新北南公路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伊塞克湖光伏一期项目奠基……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为中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近日对媒体指出,在两国元首把舵引航和亲自关心下,中哈各层级合作机制顺畅运行,各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为两国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合作持续注入新动力。

  “头等大事”

  从阿斯塔纳国际机场到市中心的总统府,会经过首都环城公路。2017年之前,由于一片沼泽地的阻拦,这条环绕全城的公路始终缺失西南一角,直到中国企业通用技术集团所属新兴公司(简称“通用技术新兴公司”)竞标承建。

  这是当时哈萨克斯坦规模最大的公路建设项目。为了在沼泽上修路,建设方利用当地传统的冬季休工期,克服最低温达零下50摄氏度的极寒严冬,在冰冻的沼泽区进行软基换填。2019年暴风雪来临前,西南环城公路顺利通车。通用技术新兴公司哈萨克斯坦分公司项目经理薛超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当时哈方官员紧握中国建设方领导的手说:“我们几十年没办成的事,被你们办成了。”

  在中亚,从实体的公路、铁路到流动的海陆空联运线,“修路”总是“头等大事”。这是一位哈萨克斯坦商界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的描述。他说,中亚地区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作为欧亚大陆间的物流、仓储和商贸枢纽。目前,欧洲和亚洲之间80%的陆路过境运输均过境哈萨克斯坦。“中亚是两个中心间的枢纽,支撑这个枢纽的一是交通,二是货物,都要依靠中国。”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此后,中亚的“修路”喜讯不断。2014年,连接中国和塔吉克斯坦的唯一公路中塔公路一期改造正式完工。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改扩建的该项目,将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至丹加拉的路程从4小时缩短到1.5小时。值得注意的是,中塔公路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国政府提供的优惠贷款项目。

  两年后,塔吉克斯坦瓦赫达特—亚湾铁路(瓦亚铁路)建成通车。这是中国铁建首次在塔吉克斯坦承揽工程项目,也是中国铁路施工企业首次进入中亚铁路市场。2019年,习近平在塔吉克斯坦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携手共铸中塔友好新辉煌》指出,这条铁路桥隧道的贯通,“使塔吉克斯坦南北相隔的铁路变成通途”。

  7月3日,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共同下达作业指令,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正式开通,标志着集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运输为一体的多元立体互联互通格局正式建成。

  哈萨克斯坦贸易和一体化部副部长托列巴耶夫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打通了中国到欧洲最短的公路运输线路,现在货物运输时间仅需10至12天。公路、铁路、港口建设的完善,也让欧亚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了多元组合。

  “只有中国才能完成这项事业。” 哈萨克斯坦科学和教育部东方学研究所首席专家拜达罗夫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和2000多年前张骞“凿空西域”一样,修建实体“丝路”,在今天依然要历尽艰辛。中亚地广人稀,多高山荒原,如中塔公路全线长近1100公里,70%路段处于山岭和高原区,二期项目所处的帕米尔高原,各类自然灾害每年都会造成道路中断1个月以上。

  比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发更严峻的,是当地缺乏支撑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业体系。哈萨克斯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马赫穆托娃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中亚各国的经济原本是苏联经济的一部分,自苏联解体以来又一直和俄罗斯的经济结构相对接。因此,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链不完整。

  正在进行的塔吉克斯坦国家战略工程奥塔公路项目由湖南路桥建设集团一分公司具体实施。建设方希望利用开挖材料自产砂石料,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把控质量。但当地一般采用河卵石破碎生产砂石料,没有使用机制砂石料的经验。经过反复沟通、实验、验证,这项提议才获得业主方同意。目前,该项目的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所需砂石料已基本实现自产。

  在哈萨克斯坦,通用技术新兴公司也面临类似的难题。首都西南环城公路项目竣工后,该企业在江布尔州和东哈萨克斯坦州继续建设国家公路,项目总里程超过600公里。

  “在国内进行沥青路面铺设,打一个电话,需要的材料第二天就能送来。在哈萨克斯坦,我们要先找原石、开采原石,自己建设碎石站,生产铺路所需的碎石层材料,最后再去铺路。” 通用技术新兴公司哈萨克斯坦分公司副总经理曹兆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我们项目经理的一种锻炼:你要建设产业链,协调全流程,调度资源,不能衔接不上或者导致停工……经历了这一切,以后做别的项目就轻松了。”

  修通一条路的同时,培养一批本地技术人才,带动一群产业升级,落地先进的“中国标准”,是“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在通用技术新兴公司的项目工地上,就有一批哈萨克斯坦“熟面孔”:一些技术工人从首都西南环城公路项目干起,跟着中国建设方转战多条公路建设,已有五六年之久……

  路通了,过境货物增加了;产业“起来了”,中亚当地和中国的经贸合作机会也增加了。《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当地走访时注意到,从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的机场走出,就能看到醒目的华为商标。阿斯塔纳和阿拉木图街头随处可见在本地组装生产的宇通客车,以及最新进口的中国品牌电动车。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城镇中心,也能看到中国产品的大幅广告牌。

  十年前,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223.6亿美元。2023年,双边贸易额实现410亿元,同比增长32%,提前完成两国领导人设定的“到2030年达到400亿美元”的目标。中国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国。

  从2013年到2023年,中塔贸易额也翻了一番。2019年,习近平在署名文章中提出,未来几年,中国和塔吉克斯坦贸易额将突破30亿美元。2023年,中塔双边贸易额已达39.26亿美元,同比增长53.5%。

  哈萨克斯坦“一带一路”专家俱乐部成员萨多夫斯卡娅总结道,标志性项目增进了双方社会对对方国家的认知,从而促进民间经贸往来,最终让双边关系在“官热”基础上增添了“民热”。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的200多家免税企业、1000多家商户,中哈两国在采矿冶金、加工制造等经济领域的3300多家合资企业,以及难以统计的个体经营者,成为“互联互通”的真正受益者。

  今年6月6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三国政府间协定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习近平通过视频祝贺协定签署。

  中吉乌铁路起自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经吉尔吉斯斯坦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未来可向西亚、南亚延伸。该铁路建成后,将联通铁路两头的亚太地区和整个欧洲。根据测算,经过该铁路的中国—中亚—土耳其—欧洲线路总长约5470公里。中吉乌铁路建成后,将是中国到欧洲、中东的最短货运路线,货运路程将进一步缩短900公里,时间节省7至8天。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吉乌铁路项目彰显了三国谋合作、促发展的共同心愿,将为三国乃至中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再次证明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亚深入人心。

  “丝路”纽带

  “山川异域稽古有获,风月同天润物无声”,这是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内“棠棣”亭上的楹联。“棠棣”二字取自《诗经·棠棣》,该诗歌颂了兄弟之间的情谊。

  7月3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总统府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共同见证中哈文化中心和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揭牌仪式。北京语言大学,是托卡耶夫1983年到1984年留学中国的母校。

  近代以来,中国和中亚地区的文化交往密切。20世纪40年代,中国音乐家冼星海辗转来到阿拉木图,在贫病交加之际得到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的救助,还创作了讴歌哈萨克民族英雄的交响诗《阿曼盖尔德》。20世纪四五十年代,苏联的东方学家汇聚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大学,为中亚培养了通晓中文和中国文化的本地人才。

  现年85岁的哈萨克斯坦国家科学院院士哈菲佐娃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0世纪60年代中叶到70年代末,在“和中国完全断了联系”的时期,她在塔什干、撒马尔罕、阿拉木图等地坚持汉学研究,从图书馆的库房里翻出《二十二史》及《平定准噶尔方略》等古籍,成为海外第一位系统梳理中国—中亚关系史的学者。

  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20岁不到就开始研究中国文化的哈菲佐娃回忆起她在逆境中坚持这项研究的原因。中苏关系交恶时,她被安排到中亚一些城市宣讲“中苏关系问题”。在工业重镇卡拉干达,一位老工人拉住了哈菲佐娃。

  “他说:‘你还年轻,你不了解,你们现在不要太批评中国。我在远东和中国同志一起打过仗,他们是非常好的人。’”哈菲佐娃回忆道,“我意识到,这些话代表了人民间的情感,是不会随着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十多年没有公开发表论文的哈菲佐娃,突然成了中亚各地访华团争相聘请的翻译专家,也终于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在中哈边境地带,一位中国老人对她说:“过去我们只听到你们鸡叫、听到拖拉机的声音,现在终于见到人了。”一瞬间,哈菲佐娃“想起老子的一句话: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又是半个世纪过去。如今,冼星海的纪念碑矗立在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的冼星海大街上,他和拜卡达莫夫的故事已被中哈合拍成电影《音乐家》搬上银幕。哈菲佐娃亲历了从“东方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到“我的学生赚钱多、到处都需要”的转变。中亚的13所孔子学院、24个孔子课堂的在院学生总数超过1.8万人,其中包括全球第一所颁发本科文凭的孔子学院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一位哈萨克斯坦商界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透露,现在会中文的人才在政府中“特别受欢迎”。他多次见到,托卡耶夫总统遇到其他会中文的官员时,“会和他们说上几句(中文)”。

  “现在中文已经是这里的‘一般外语’,而非小语种了。我们的汉学水平或许还不能说是很高的,但可以说是‘很多的’。”哈菲佐娃开玩笑地说,“而中亚有一句谚语说:一千匹马里,总会有一匹好马。”

  如今,哈菲佐娃担忧的是,她的学生“更乐意学习对华贸易、外交而非中国古文”。不过,哈萨克斯坦公共政策中心马赫穆托娃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她说,中国和中亚的关系,不仅是国与国的关系,更是社会与社会的关系。

  在推动“社会与社会的关系”时,另一种“语言”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塔吉克斯坦技术大学校园内,城市规划与建筑系的大二学生博佐尔佐达拎着三脚架和水准尺走进实训场。他打开设备开关,按照屏幕指令,熟练地操作测绘仪器,顺利完成了一次测距实践。站在博佐尔佐达身旁的中方教师吴正鹏,正帮着他总结实操经验。

  这是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内发生的一幕。这座中亚首家鲁班工坊位于塔技术大学内,于2022年底正式启动,旨在培养工程测量技术和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人才。1138平方米的建筑内,塔吉克斯坦学生们接触到的大部分仪器设备,都是在中亚地区首次使用。

  “‘鲁班’不只是个简单的名字,而是精湛高超的技术技能、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的代表。”鲁班工坊塔方负责人、塔吉克斯坦技术大学校长达夫拉特佐达如此描述相距2500多年的中国古人。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鲁班工坊将成为塔吉克斯坦领先的科技、经济及多领域人才培训中心,“希望鲁班精神继续在这里传承”。

  如今,中亚地区另一座鲁班工坊也已在东哈萨克斯坦技术大学投入使用,该国第二座鲁班工坊已由天津市职业大学与哈萨克斯坦古米廖夫欧亚国立大学启动建设。2023年10月,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在阿拉木图市正式启用,标志着中国第一所高水平大学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正式开始办学。

  7月4日,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表示,中方倡议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数字教育联盟,愿在未来3年向本组织国家提供不少于1000人次数字技术培训名额。此外,未来5年,中方将向本组织国家提供1000个青年赴华交流名额。

  马赫穆托娃指出,当中亚的新一代年轻汉语学习者“不只是学习语言,而是为从事科学家、工程师等种种职业打基础”,中国和中亚社会间就有可能建立更深的关系。

  从汉语教育到广泛的学科培养,从“架桥修路”到多领域合作,始终贯穿其中的是不同文明交流、接触时的尊重和善意。在2017年5月14日举行的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指出:“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在阿斯塔纳西南环城公路建设过程中,项目人员来自7个不同国家、60多个民族。最初,中方项目部按照自己理解的“高标准”,为哈萨克斯坦工人准备了送到工作点位的盒饭和一次性餐具。但后来,他们了解到哈方工人的习惯,不论条件多么简陋,中午都要放下工作,围坐在餐桌旁,用刀叉认真吃顿饭,项目部随即开始为工人集中供餐。哈萨克斯坦人重视过节,项目部每逢节日都租赁场地,安排歌舞节目,满足工人们的节庆需求。

  在宏观政策层面,马赫穆托娃说,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真正实现了共商共建,“我们能看到中国和各国不断平等沟通,调整目标和投融资政策”。她建议,未来十年,中国和中亚的相关合作,可以更加关注有益地区整体利益的重点项目。

  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表示,中国同中亚国家山水相连、利益交织、命运与共,双方都处于国家发展振兴的重要阶段。中国愿以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为契机,同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加强沟通协调,深化互利合作,积极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共同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第25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