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7:54:53 来源: sp20250108
中国文字博物馆外观。 郑 娜摄
2023中国国际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主办方供图
2023中国国际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 主办方供图
汉字除了用来写,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在河南安阳,这个问题有成千上万种答案。汉字可以是收藏在博物馆内的一片片甲骨、青铜器文物上的铭文,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产品、服饰、书籍、字体字库设计;可以是中小学生锻炼身体的课间操,也可以是中外人士建立友谊的桥梁……10月19日至21日,2023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中外学者、艺术家、留学生代表等近400人,在安阳感受汉字风采,共叙汉字情缘,共话交流合作。
汉字是跨文化交流重要载体
安阳是甲骨文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2015年以来,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已成功举办四届。2023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主题为“汉字世界与世界汉字”。
汉字的世界包罗万象。本届汉字大会综合考古、文化、历史、艺术等多个学科,将学术研究与人的发展、产业发展、地方发展结合起来,打造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中外文化交流平台。
前来参加汉字大会的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对安阳并不感到陌生。“汉字是东亚地区共同的文化积淀。”他表示,日本和韩国历史上很早就开始使用汉字。汉字在中日韩三国之间就如同一个“根”,三国能够加强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就是通过这个“根”来实现,这也是实现共同繁荣的关键因素。
“中日韩GDP总量大概占全球GDP的23%。在过去数十年间,三国在各领域积极交流合作,取得了多样化的交流成果。汉字便是交流的重要载体。”李熙燮提到,2018年出版的首部中日韩共用汉字词典《中日韩共用汉字辞典》就是其中代表。
“除了东亚,中亚、西亚、中东欧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发展也受到汉字文化的深刻影响。”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运富表示,“汉字所形成的文献和文化很早就传向了其他国家。中华文化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汉字的巨大承载力和跨时空的传播力。汉字在跨文化传播和发展中,为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丰富了汉字的内涵。”
目前,许多国家掀起了“中文热”。截至2023年4月,全球共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学,82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球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30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的人数接近2亿。
苏丹喀土穆大学中文系讲师巴达伟从小就非常喜欢汉字,读了许多中国书籍,听了许多中国故事,目前正在中国攻读博士。在他看来,不同国家的人应该尊重彼此的文化,寻找共性,汉字既是一座桥梁,又是一个通道,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互鉴的平台。
“汉字不是封闭的语言符号系统,而是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断接纳新事物,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元素。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参与的国家越来越多,语言互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在不断加强。”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说。
参加汉字大会的中外嘉宾一致认为,在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汉字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我们应该赋予汉字更多的价值,开展更多的交流,让更多外国年轻人喜欢上中国汉字。”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希奎表示。
汉字创新彰显时代活力
将甲骨文融入桌游的《甲骨问答》,以甲骨文十二生肖为元素设计的《甲骨书签》,用苏州缂丝传统技艺生成汉字的《经纬》……作为本届汉字大会的重要内容,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内举办的2023中国国际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吸引了众多中外嘉宾参观。
2023中国国际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于今年4月开始征稿,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投稿作品1409件,包括产品设计、服饰设计、书籍绘本、字体字库设计、数字文创等。脱颖而出的100余件套优秀作品,既根植于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兼具实用性、设计性、前瞻性,展现了汉字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楠对众多汉字创意作品印象十分深刻。他说:“汉字应用设计已经融入我们衣、食、住、行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衣服上的图案,到月饼等糕点上的装饰,从新春对联,到新婚‘囍’字,随处可见创意汉字的身影。这些作品将汉字同有趣的创意和设计相结合,应用于当下年轻人的生活,让文字‘活’了起来。”
在安阳殷墟遗址甲骨窖穴展厅举办的甲骨文绘本展同样人头攒动。展览展出中国第一套由甲骨文专家、绘本专家、文字设计专家历时3年完成的绘本创作画稿《龟甲牛背上的精灵》,同时还以投影的方式将绘本中介绍的一些甲骨文以及这些甲骨文的异体字,投射到展厅中间的127坑中。
《龟甲牛背上的精灵》共10册,精选70多个甲骨文。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工作室的10位青年艺术家,用各具特色的造型语言对这些甲骨文进行释义。这些文字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涵盖天文地理、生命奇迹、人伦关系、身体器官、屋檐之下、渔猎生产、宴饮欢歌、飞禽走兽、草木有情等多个方面。
“这个展览非常有意思,让我看懂了许多甲骨文的字形演变,也知道了它们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比利时设计师翠翠说。在参观完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和甲骨文绘本展后,她收获了许多与汉字有关的灵感,今后将会运用到自己的时尚设计中。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在汉字大会期间,与会中外嘉宾和近百名国际留学生还参与“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安阳采风活动。
在安阳五中,来自挪威、尼泊尔、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和文化文字学者,与五中的师生们一起用汉字牵出万里之缘。
阅览室里,丰富多彩的剪纸、拓片、书法社团,激发了嘉宾们的参与热情。在指尖的旋转下,一个个汉字“活”在手掌上,一张张拓片跃然纸上,一幅幅书法作品浮现。操场上,甲骨文变成呆萌可爱的甲骨文操。孩子们动作端正协调、行云流水,用身体姿态生动诠释甲骨文的魅力,引得嘉宾们驻足观看,纷纷模仿。
在红旗渠纪念馆,讲解员细致入微的讲解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那段难忘的修渠岁月。沿着时间长廊,林县人“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四部曲,让国际留学生深受触动。
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尼日利亚籍留学生李昊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直询问:“这真是人工建造的吗?真是太震撼了。”
西安外国语大学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金森成这是第二次来红旗渠,但红旗渠精神依然让他感动。“红旗渠是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协作开凿出来的伟大工程。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我也能体会到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比如我会和周围同学、朋友互帮互助,共同努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团结协作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也是红旗渠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体现吧。”
和金森成一样,此行在“文字之都”安阳,更多人深入汉字世界,深入中原大地,懂得了中国。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