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孩子的社区健身器材寥寥无几 家门口能添点儿童游乐设施吗

发布时间:2024-11-28 07:00:47 来源: sp20241128

  社区健身器材挺多,“小布丁”们能玩的却很少

  家门口能添点儿童游乐设施吗

  “可以增加一些适合小孩子玩的设施吗?”“全龄友好别落下低龄儿童。”近日多名家长向本报反映,家门口的休闲场地、健身器材不少,但适合孩子的寥寥无几。

  2023年《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发布,其中明确提出“空间友好”“环境友好”的工作目标,要求城乡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拓展社区儿童游戏空间和运动空间,合理增设“儿童游戏角”和“街头运动场”。连日来,记者走访了通州、丰台、海淀、西城等区的数十个小区,发现部分社区的适儿化改造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车站西街15号院里,孩子们在漫步机上荡秋千。

东方生活区的健身器材使用率不高。

  现场1

  场地大设施多,但不适合“小布丁”

  “我已经长大了,成人的健身器材也能玩,可‘小布丁’们太小了,够不到器材,什么也玩不了。能给‘小布丁’们安装一些有趣的设施吗?”在西城区广安门车站西街15号院,一名7岁的“小豆包”对记者说。他口中的“小布丁”,是比他年纪更小的低龄儿童。

  近日记者来到该小区,中央有一片数百平方米的广场,是小区最大的休闲区域。在这里,记者遇到多名带着“小布丁”遛弯儿的家长。他们告诉记者,广场及周边边角区域安装有不少健身器材,但几乎没什么设施适合孩子。

  这片广场上,只有两个金属材质的跷跷板,其他设施均为适合老人的健身器材。不过,几乎所有设施都被年纪稍大些的孩子当成了玩具,有的把漫步机当成秋千,有的围着牵引器转圈,老人在用的寥寥无几。低龄儿童则连这些设施也用不上,大多被家长领着在广场上走走,或是玩自己带来的玩具。家长说,这些器材都是金属材质,容易磕碰,不适合低龄儿童。虽然广场上有跷跷板,但座板太高,小孩够不着,用起来也比较危险。

  “如果有一个秋千就好了,我最喜欢荡秋千啦。”“我想要一个滑梯,不需要很大,只要比我高就行。”孩子们畅想着。

  在通州区东方生活区,记者也遇到相似的情况。小区中心有一片廊亭围起来的小广场,面积相对较大,不过只放了四五件成人健身器材。正逢幼儿园放学,大批孩子来嬉戏玩耍,由于没有儿童设施,只有年纪稍大的孩子可以勉强使用这些健身器材。

  多名家长表示,小区里孩子很多,还有一个幼儿园,对儿童设施的需求很高。“小区里有不少适合成人的健身器材,但孩子们的设施仍是个空白。”

  现场2

  老小区没空间,周边公园缺设施

  记者走访了多个小区,缺少儿童设施的不在少数。一部分小区有健身设施,但都只适合成人。更多小区则因建成年代较久,空间狭小,存在“先天不足”,能挤出空间安装健身器材已是不易。

  海淀区的魏公村南区、车道沟10号院南区,以及西城区的红莲小区、丰台区的玉林东里三区等老小区都是如此。魏公村南区有一处用铁皮围起的不足100平方米的简易健身器材区,放置了两个乒乓球台和几件健身器材。这片区域紧邻20号楼,中间只有2米左右的通行距离,很难再扩大范围添置新的活动设施。车道沟10号院南区则在一个三角形区域挤下了七八件健身器材,与电动车棚紧挨在一起。居民说:“空间太小了,遛弯儿都得躲着车,连老人都不爱在小区里锻炼,宁愿跑远点儿去公园。”红莲中里、红莲南里小区居民楼间几乎只有一小片绿地,其余空间用来停放车辆。玉林东里三区大大小小的空间挤满了私家车,只有11号楼旁腾出了一小片空间,垃圾箱、停车位和健身器材混在一起。

  “老小区停车都困难,更别说再拿出一部分当活动场地了。”家长对此表示理解的同时也反映,小区附近的公园是有空间添置儿童设施的。

  以玉林东里三区与红莲小区为例。俩小区紧邻河道,沿河建有小广场和休闲公园。玉林东里三区外的休闲广场有大片树林,安放了座椅,部分区域做了硬化,设置了休闲区,成为大人孩子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如果能增加一些小秋千、小滑梯,低龄儿童就能在这儿撒欢了。”家长说。

  红莲小区沿莲花河从南向北分为南里、中里、北里。近年来,从红莲南路到广安门外大街,河岸建起了狭长的休闲公园,仿古亭台、青翠绿植、座椅步道、乒乓球台一应俱全,还设置了卫生间,深受周边居民欢迎,也是孩子们的乐园。记者沿河而行,发现全长约1.5公里的公园,只有一片十来平方米的挖沙地,除此以外再无儿童游乐设施。于是,有的孩子把凉亭的坡道当成滑梯,有的孩子只好每天都来挖沙子。“只有这里能玩,不挖沙的时候,我就带着孩子沿河边溜达。”一位3岁孩子的家长说。

  据家长说,这片广场紧邻红莲小区,孩子非常多。如果在远离居民楼的位置适当增加一些儿童娱乐设施,不仅能减少噪音扰民,还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游戏空间。

  现场3

  设施闲置没人用,孩子想玩玩不了

安河家园居民自行添置儿童设施。

  另一种情况则更让家长们觉得可惜:小区里明明有地儿,安装的设施却有不少闲置,孩子想玩的一个没有,场地还白白浪费了。

  海淀区安河家园小区分为一至九里,每个都有休闲活动区,如一里有门球场,六里有篮球场,九里有足球场,但供低龄儿童玩耍的只有七里的一处大型滑梯。一名家长说,对两三万人口的小区来说,一个滑梯供不应求,每天孩子都排队来玩,大孩子们一放学,小孩子们就得让路。“而且这座滑梯太高,缝隙又大,并不适合低龄儿童。”

  更多设施则面临成年人不常用、低龄儿童用不上的尴尬。比如,一里的乒乓球场内,有些桌子上的网布已经消失,有些桌子被并在一起,还有一张乒乓球桌已然损坏,桌面斜翘起来。旁边的门球场也无人问津。有家长表示,平时这些场地的使用率并不高,尤其是门球场,小区里基本没人打门球。“与其闲置着,不如给孩子们添置一些设施。”如今,门球场里放着家长们自行购买的小篮球筐、秋千、滑梯和木马。

  通州区东方生活区西侧的健身器材区也处于闲置状态。“好多都破损了,压个腿,器材都吱呀吱呀响。”据居民反映,这些器材已有20多年,中间陆续有过一些维护,但近5年来没见更换。这片区域共放置了15件健身器材,均出现不同程度掉漆,不少器材生锈严重。还有不少健身器材间的空地停有车辆,一位正在锻炼的老人说,这些健身器材的使用率并不高,“我们最多在这压压腿,抻抻筋,好多器材我们不会用,也用不着。”居民建议,根据老人和孩子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设施,将空间充分利用起来。

  帮问

  小区适儿化改造难在哪儿

  2023年发布的《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对适儿化改造、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何目前不少小区仍缺少儿童游戏空间,配置的健身器材中为何没有一样适合儿童?

  为此,记者咨询了北京市体育局及海淀区体育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社区普遍安装的是全民健身器材,包括综合训练类上下肢训练器(如柔韧训练器、手腿部按摩器)、核心锻炼类训练器(如俯卧撑架、划船机)等,也有跷跷板等设施,但主要适用于成人及七八岁以上的孩童。低龄儿童使用的小滑梯、秋千等,属于儿童娱乐设施,并不在全民健身器材范围内。体育总局发布的《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办法》中提到,器材配建应统筹考虑各类使用人群的特点,保障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健身需求。其中并未提及低龄儿童。工作人员表示,安装低龄儿童娱乐设施,可向属地反映。

  多地街道办、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安装低龄儿童设施,需考虑场地、安全、需求及对其他居民的影响等众多因素。这也是目前这类设施较少的原因。低龄儿童活动区一般要设置缓冲区,对设施的安全系数要求较高,因此需要首先考虑是否有场地、场地是否符合条件。此外,在居民区安装此类设施,还需要考虑与居民楼的距离、噪声是否扰民等。一般情况下,若小区内对安装儿童设施的需求较大,属地通过现场勘查、征集民意,确定满足安装条件后可考虑安装相关设施。

  鹿艺佳 成进羽 熊珂 文并摄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