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跑者:亲历中国马拉松40余年巨变

发布时间:2024-11-23 21:26:12 来源: sp20241123

原标题:初代跑者:亲历中国马拉松40余年巨变

10月20日,参赛选手在比赛中出发。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罗敏琴已经好几年不跑马拉松了,但跑圈仍有她的传说。

她是中国最早参加马拉松比赛的女性之一。1981年的天津马拉松,她是女子组冠军。

那年她25岁,在天津一所中学当体育老师。虽然爱好运动、喜欢跑步,但正式比赛只参加过5000米跑。她和她同时代的绝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马拉松项目,更不知道要跑40多公里。

出于好奇,她报名参加了那年首届“天马”。前面20公里,她跟随一群男跑者,春风得意。但到了30公里,她身体出现剧烈反应,不停呕吐,腿如灌铅。

出于安全考虑,有组委会工作人员劝她放弃。救护车、医护人员随时待命护她下场。但天生要强的性格和夹道欢呼的人群,让她最终挪到了终点。

4小时26分34秒4,她在女子组中第一个完赛。这个成绩如今看来有些微不足道,但在43年前,从事马拉松运动的人少之又少,敢于站上马拉松赛场的女性,更是凤毛麟角。

首个“全马”即夺冠,罗敏琴成了跑圈“大神”。

从此,她迷上了马拉松,享受奔跑的感觉。“不是我选择了马拉松,而是马拉松收留了我。它让我安心,有了归宿感。”罗敏琴说。

连续疲劳参赛,又不懂科学训练、营养保健,让罗敏琴身体多个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有一次她从学校的单杠上掉下来,膝关节骨折,几乎要葬送她的运动生命。

她仍坚持奔跑,但不得不减少跑马频次,后来只能跑“半马”、10公里、5公里。

随着年龄增长,罗敏琴更多投身于马拉松赛事组织、服务工作。如今,68岁的她虽然不再参加正式比赛,但依然热爱运动,更活跃在天津各大健身组织和体育社团,是天津市公园健身协会、天津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天津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等多个社团的核心成员。

20日鸣枪开跑的2024天津马拉松赛(以下简称“天马”),罗敏琴也以多个身份参与其中,忙得不可开交。她不仅要组织赛道沿途的文艺展演项目和拉拉队,还担任天津马拉松的“热力推荐官”,在媒体直播间为“天马”助力、造势。

看着奔跑的人群,罗敏琴心潮澎湃。她追忆自己的青春梦想、“跑马人生”,更慨叹中国马拉松40多年来的风起云涌、日新月异。

10月20日,参赛选手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1981年的“天马”,参赛人数只有165人,而今年已达3万人,报名人数更是突破12万。“从百余人到数万人,这不仅仅是数据的简单增加,而是中国马拉松爆发式发展的缩影和写照。”罗敏琴说。

如今的马拉松赛事可谓遍地开花。根据《2023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2023年全国举行了699场路跑赛事,总参赛规模为605.19万人次;几乎每一天有两场马拉松在进行,尤其是每年的4月和10月,路跑赛事更是扎堆举行,平均每天4场。

即便赛事如此之多,对于跑者而言,依然远远不够,中签如中奖。在罗敏琴看来,一签难求,是人们健康理念不断进步的具象表现,也是国人追求健康生活的最佳注脚。

“40多年前,人们首先顾及的是吃、穿、用,运动健身的理念和需求都很模糊,要找一个‘跑马搭子’都很难,那时的马拉松是一项孤独的运动。”罗敏琴说,如今的马拉松不仅成为运动健身的有效途径、积极新潮的生活方式,还成为释放压力、舒缓情绪、精准社交的多元平台。

站在风口的马拉松不断改革,适应新局。罗敏琴说:“最初的马拉松比赛只有‘全马’,那时的我没得选,不像现在,除了‘全马’,还推出了‘半马’、女子马拉松、摇滚马拉松、森林马拉松、健康跑、亲子跑、公益跑……”

为满足多元需求,马拉松赛事“卷”出了新水平,在组织、运营、保障、服务等环节费尽心思,不乏硬核科技、人文巧思。各个想成为跑者心中那个“一生一定要参加的马拉松”。

当不断创新、蜕变的中国马拉松踏上发展新征程,作为初代跑者的罗敏琴,也许下了新目标——70岁的时候,她要穿上跑鞋、回归赛道!

生命不息,奔跑不止。罗敏琴说,她要拥抱马拉松的新时代。

(责编:杨虞波罗、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