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进入超冷极限世界

发布时间:2024-11-22 04:42:27 来源: sp20241122

原标题:分子进入超冷极限世界

这是一个实验室的梦想成真,也是超冷研究界数十年来的梦想成真。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塞巴斯蒂安·威尔的实验室6月宣布,他们在荷兰拉德堡德大学理论学家蒂斯·卡曼的支持下,成功地由分子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物质量子态,即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

此前,BEC已经是公认的“物质第五态”。但这个BEC格外让物理学界震惊,因为它不再是原子的,而是由分子制成,冷却至仅5纳开尔文,稳定时间长达两秒。《自然》杂志在最新一篇报道中称,与水分子一样,这些分子也是极性的,这意味着它们既带正电荷,又带负电荷。这种电荷的不平衡分布促进了长距离相互作用,能产生不可思议的物理现象。

“从理解真正的基础物理学,到推进强大的量子模拟,分子BEC开辟了全新的研究领域。”威尔说,“这是一项令人兴奋的成就,但它只是一个开始。”

超冷分子,百年之计

对BEC的科学研究可追溯到一个世纪前,当时物理学家萨蒂延德拉·纳特·玻色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了这一理论。在1924年和1925年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他们预测,一组冷却到接近静止状态的粒子,会合并成一个更大的超实体,具有由量子力学定律决定的共同属性和行为,这会是探索量子力学的绝佳平台。

第一个原子BEC是在1995年创建的。这一成就于200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威尔刚刚开始在德国美因茨大学学习物理学。这些原子BEC扩展了人们对物质波动性和超流体等概念的理解,并推动了量子气体显微镜和量子模拟器等技术的发展。

但从宏观上看,原子相对简单。它们是圆形物体,通常不具有极性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自从第一个原子BEC被实现以来,科学家一直想用分子制造更复杂的版本。但即使是由两个不同元素的原子结合在一起制成的简单双原子分子,也很难冷却到形成BEC所需的温度。

突破发生在2008年,当时物理学家成功地将钾铷分子气体冷却至约350纳开尔文。但要跨越BEC门槛,需要更低的温度。

直到2023年,威尔实验室利用激光冷却和磁操纵相结合的方法,制造出分子钠铯的第一种超冷气体,而为了进一步降低温度,他们引入了微波。

想要更冷,就用微波

微波是一种电磁辐射。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家伊西多·艾萨克·拉比在微波研究方面作出了开创性工作,他在194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拉比不仅是微波研究的先驱,也是最早控制分子量子态的人之一。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熟悉微波在加热食物中所起的作用。事实上,微波还能促进冷却:单个分子倾向于相互碰撞,从而形成更大的复合物,然后从样品中“消失”。而微波可在每个分子周围形成小屏障,防止它们发生碰撞。

这正是威尔团队的荷兰合作者卡曼提出的想法。在分子免受有损碰撞影响的情况下,只有最热的分子会优先从样品中去除,留下来的分子会更冷,样品的整体温度会下降。

2023年秋,威尔团队在《自然·物理学》上发表研究引入了微波屏蔽方法,几乎创造了分子BEC。但还需要进行另一个实验,也就是添加第二个微波场,让冷却变得更加高效。最终,“钠铯分子”跨越了BEC门槛。

量子物理,前景可期

超冷科学的先驱者之一、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叶军认为,这一成果非常出色,也“将对许多科学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包括量子化学研究和强关联量子材料的探索”。他评论称,“威尔的实验以精确控制分子相互作用为特色,引导系统朝着预期结果发展,这是量子控制技术的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目前,有几十种理论预测可用分子BEC进行实验测试。此前大多数超冷实验在一秒钟内就能完成,有些短至几毫秒,但威尔实验室的分子BEC持续时间长达两秒。这种稳定性将真正促进研究量子物理学中的未解问题。

譬如,制造人造晶体,即将BEC困在激光制成的光学晶格中。这将使科学家实现强大的量子模拟,这也是凝聚态物理学的一个重点领域。量子模拟器通常由原子制成,但原子只有短程相互作用,这限制了它们模拟更复杂材料的能力,分子BEC将改写这一切。

又譬如,在二维系统中使用BEC。“当从三维变成二维时,新物理学就会出现”,二维材料已是当今一个主要研究领域,拥有由分子BEC组成的相关模型系统,可帮助科学家在实验室探索超导性、超流体性等量子现象。

威尔和他的团队相信,一个充满可能性的物理全新世界正在展现。

(责编:郝帅、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