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8 03:17:53 来源: sp20241228
中新网 雄安4月16日电 题:医者李嘉的“新身份”
中新网 记者 陈林
从小在北京出生、长大的李嘉,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宣武医院”)副院长、雄安宣武医院院长。晚上,一头白发、穿着运动鞋的他,快步走进医院会议室,接受 中新网 记者专访。此前,他在北京刚忙完工作,赶回雄安。稍晚,还要和同事商量明天工作事宜。采访时,他的手机铃声不时响起。
48岁的李嘉,从医已有25年。从1999年大学毕业,在宣武医院工作至今。他胸前的工作牌,只有单位、姓名,并无职务。多年前锦旗上“病人心中的李嘉”,如今已是同事挂在嘴边的“嘉院”。
医者
作为医者,多年前的李嘉,曾因参与援藏、援外医疗等工作,经媒体报道而被外界所知。再忆16年前的西藏之行,他似乎已忘记进藏时的严重高原反应,记忆满是美好:雪山、河水是以前不曾见过的纯净;藏族农牧民是那样纯朴,治愈出院时用洁白的哈达、刚蒸熟的热乎乎的土豆表达感谢……
当年帮助所在县医院完成“第一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胆囊手术”等多个第一,采访间他并未多谈,只说了句“那是年轻的李嘉医生,用有限经验提供些建议”。他更愿讲述国家近年“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带去的变化,当地医疗能力显著增强。这背后,是他和西藏的医院“一直还有联系”。
图为援藏时的李嘉。(资料图)受访者供图李嘉的微信头像是张布达拉宫图片,从用微信起,“从没换过”。在他眼中,这是援藏情感记忆,也是对西藏文化的喜爱。
2014年,他又开始援外工作。所在的中国首批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医疗队,半年时间创造了“第一例复杂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等这个国家的多个“第一次”。通过培训,还帮助搭建了神经外科治疗体系,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分别时,“医疗总监一封情真意切的告别信”,让他多年后依然记忆犹新,信中内容脱口而出。他说,通过语言、手术等交流,他们逐渐与当地医生、患者建立起信任,被亲切称为“Chinese Doctor”。
因援藏、援外等事迹,李嘉荣获《健康报》评选的“平凡英雄”。近日,又被授予“最美雄安建设者”称号。
“嘉院”
2017年4月,媒体发布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消息。6个月后,李嘉开始负责雄安宣武医院筹建。7年间,从宣武医院到雄安的团队,也从最初4人增加到20人,见证着医院从一张白纸到开诊运行。
这是雄安第一座三甲标准医院,设计者把“未来之城”的白洋淀与宣武医院的神经特色元素巧妙融合,模拟淀泊形态,将西北侧规划绿谷和水系的自然风貌随地势引入院区。楼内,形似神经元的天花板和灯饰随处可见。
作为管理者,李嘉正和团队一起,将宣武医院专业优势与雄安政策优势相结合,致力把医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医院和现代化医学中心。
他解释说,治病救人同时,现代化的国家级医学中心还担负着在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任务。通过新区政策、资源、人才等优势,去推动一些突破性工作,如对新设备、新药品、新技术尝试性实验,以及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在李嘉看来,医院是张白纸,他希望尝试管理上的创新突破。如搭建MDT模式,从门诊到病房都以系统、器官、疾病为核心组建诊疗中心,做好学科建设同时,搭建临床专科体系,尽可能方便患者,“但这背后需要对传统科室调整、整合”。
他说,过去没有这方面经验,要去交流学习,要循序渐进。“有的可以现在做,有的已经在做并取得成效,有一些还需要时间。”
喜欢户外运动的李嘉,以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回答为何去登珠穆朗玛峰那句“Because it’s there”举例说,以疾病为中心的学科整合大势已经来到,即使自己不做别人也会做,别人做了自己就会落后。“与其这样,为何不去尝第一口鲜?”
2024年4月2日,李嘉荣获“最美雄安建设者”称号。受访者供图见证者
目前雄安宣武医院已开诊科室33个,门诊量4.2万余人次。试运行以来,约130名高水平的临床、护理专家从宣武医院来到雄安,每人每周在此工作3天以上。
李嘉同样如此。他在雄安的时间或许更长,尽管宣武医院“还有一大摊事”。往返京雄,已是日常一部分。至于多少趟,他笑着说“那真不知道”。即使今年,也实在无法算出。“上周我周一一早坐班车来,周二晚回,周四早上来,晚上回去,中间还要去石家庄。”
两个宣武医院间,每天都有班车往返。开始是辆50多座大巴,“现在两辆都不够”。有时受天气影响高速关闭,他们就改坐高铁,有时也会住在临时公寓。
“我们一起为医院未来打了个底稿。”相比个人付出,李嘉更愿主动聊起其他同事。他说这是一个集体,都有情怀。“不在乎付出多少,更看重要做什么,或是做成了什么。”
图为雄安宣武医院内部场景。 记者 韩冰 摄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区域。李嘉见证医院从白纸到开诊同时,也见证了雄安从一张白纸到雄姿初显。
他忘不了第一次来时,到处是地,还有较低端加工业。现在,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拔地而起,从北京搬迁来的央企及其他高科技企业也越来越多。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李嘉也见证着越来越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果,正转化成民生红利。在雄安宣武医院就诊患者中,不仅有当地人,还有人来自其他城市。
他坦言,京冀医疗水平确实存在差距,多年来北京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向雄安、河北疏解,通过同质化管理、同质化培训,进一步缩小差距。“我们医院已建成投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也已开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也开诊试运行了。”
李嘉认为,雄安宣武医院有义务通过“医联体”合作,带动提升雄安及周边区域整体医疗水平,切实破解新区患者“看病找好医生难”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他说,“不久,将与三县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此外,我们的医疗资源,还要下沉到乡镇医院。”(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