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阿迪力·卡乌肯诺夫:汉学如何拉近中亚与中国的距离?

发布时间:2024-12-01 04:52:15 来源: sp20241201

   中新社 阿斯塔纳12月14日电 题:汉学如何拉近中亚与中国的距离?

  ——专访哈萨克斯坦汉学家阿迪力·卡乌肯诺夫

   中新社 记者 张硕

  哈萨克斯坦汉学家阿迪力·卡乌肯诺夫,对中国哲学兴趣浓厚,热爱武术、象棋等中国文化,曾在山东、北京等地留学,对中国发展变化有着深刻感受。返回哈萨克斯坦后,卡乌肯诺夫一直从事中国研究相关工作,如今担任哈总统战略研究所首席专家。他近日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讲述自己的汉学之路及中亚汉学研究特色,并从汉学家的视角解析哈中关系、中亚与中国的人文合作与文明互鉴,分享中亚与中国文化智慧带给“大变局”时代的启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您曾留学山东、北京等地,那里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对您成为汉学家及开展汉学研究有何影响?

  卡乌肯诺夫:我在中学时代就对历史、地理学科感兴趣,喜欢研究东方文化。哈萨克斯坦地处亚洲中部,却对古老的东方文明不甚了解。中学毕业后,我进入哈萨克斯坦国立师范大学,选择了历史系东方学专业。那时的中国已取得快速发展,有关中国的信息引起我的极大兴趣。

  我曾走过中国许多城市,触摸过多样的文化生活,山东、杭州、西安等省市让我看到中国深厚的历史文明与文化脉络。于是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去山东师范大学继续学习。山东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孔子的故乡,儒家文化传承之地,我选择在此感受历史文脉和圣人哲思。山东人热情好客、包容豁达且乐于助人。我的中国老师、同学对我学习中国文化、历史和语言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我毕业回到哈萨克斯坦后,我依旧没有放弃对中国的热爱,这也让我深刻意识到,了解中国需要融入中国现实。于是在2015年我再次到中国,进入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继续深入对文化学、法学和政治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

  如今,对中国的研究不仅是我的专业选择,更是我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早已融入我的日常生活。

  

2023年冬,阿迪力·卡乌肯诺夫在华体验中国文化。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 记者:您欣赏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是谁,为什么?

  卡乌肯诺夫:我最欣赏孔子及其为代表的儒家哲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精神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伦理型文化。儒学是入世哲学,是一种精神养料,人们可以突破宗教、种族以及文化范畴,从儒家思想中寻找到自己对哲学问题的答案和灵感。通过对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借鉴,为世界哲学的多样性和一体性提供了一些见证。

  我认为,中国哲学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不仅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史之中。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的理念和思想深刻而又生动,如今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吸引众多中国哲学爱好者和研究者。

  

2018年9月28日,外国留学生在苏州祭孔大典上向孔子像鞠躬。孔子及其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王建康 摄

  中国哲学是世界文明的宝库,不仅对亚洲文明生态的塑造产生巨大影响,也对人类认识世界、对中西文化交流发挥重要作用。

   中新社 记者:在文明交流与互鉴过程中,汉学及汉学家可扮演什么角色?

  卡乌肯诺夫:中西方对于汉学的研究,能够使得双方在不同文化映照中丰富自己,这对于彼此之间的文化认同都会带来帮助。

  汉学是外国人研究中国的学问,是中国之外的世界对中国的观察与思考。研究汉学需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文明的深度对话,通过研究汉学,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这当中,汉学家可充分发挥并利用跨文化资源优势,成为各国不同文化互鉴的“摆渡人”。

  

2016年9月7日,2016“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西安)开班。来自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24个国家的32位优秀青年汉学家参加,研修方向涉及中国的文学、历史、语言、政治、当代社会、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张远 摄

  我还想指出一点,随着时代推进,“中国学”概念已涵盖传统意义上的汉学范畴。“中国学”的研究对象也不再局限于传统中国的语言、历史与文化,而是扩展至中国政治、经济、科学、外交等领域。作为外国认识中国过去和现在的综合性学问,研究“中国学”,可增进对不同文明与文化形态的尊重和理解。

   中新社 记者:汉学在哈萨克斯坦及中亚的发展现状如何,相较于欧美国家的汉学研究有何不同?

  卡乌肯诺夫:近年来,中亚国家正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丝绸之路复兴正在成为现实,这使得中亚国家对中国研究的兴趣与需求不断增加。

  在哈萨克斯坦,汉学仍是一门年轻学科,这也是与欧美国家汉学研究的最大区别。相较于欧美高等学府很早以前就将汉学作为人文学科的一门正式学科,汉学在哈萨克斯坦发展仍面临着专业机构、专家资源、研究资料短缺等问题,这在中亚国家中亦普遍存在。

  

2014年7月9日,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国际哈中语言学院,18岁的阿丽娜将教室窗户上脱落的剪纸作品“囍”重新贴在窗户上。学习汉语是学习汉学、了解中国的钥匙。刘新 摄

  但同时,年轻也有其优势存在。哈萨克斯坦汉学家乃至中亚的汉学家,思想观点更加开放、包容、活跃;看待问题的角度与方法或更加多元。我们的研究者正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中国,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更多依靠西方国家媒介。

   中新社 记者:作为汉学家,您怎么看待中亚与中国的人文合作,中亚与中国之间如何文明互鉴?

  卡乌肯诺夫: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古老又年轻的中亚大国。作为游牧民族的后代,哈萨克斯坦人保留了草原文化与文明的特质,即自由开放、崇信重义。同时,受历史和政治等因素影响,哈萨克斯坦在社会文化、风俗礼仪等方面与俄罗斯和西方有相似之处,与中国文化也渊源相近,但又有所差异,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塑造了哈萨克斯坦的文化包容度。

  作为一名研究中国的学者,我认为教育在哈中两国文化合作中十分重要,未来需要增设联合大学、科学实验室以及交流项目等。此外,学汉语在中亚年轻人中非常流行,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将为两国从旅游到高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创造一个新的交流平台。

  

2023年冬,阿迪力·卡乌肯诺夫在山东泰山饱览中国自然人文风光。受访者供图

  哈中互为邻国,协同发展是实现共同繁荣的直接途径。加强文化交流,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增强两国文化吸引力,对彼此增进互信,化解误解与猜忌也是十分必要的。

   中新社 记者: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您看来,中亚与中国文化中的哪些理念能为化解矛盾、增进了解带来启发?

  卡乌肯诺夫:中亚国家与中国为世界树立了合作典范。

  当前国际社会秩序正在发生变化,地区格局更加复杂化,一些国家的人民正生活在对军事冲突的恐惧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亚国家与中国的信任关系,成为地区安全与合作的保障。

  

2023年9月13日傍晚,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在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举办哈萨克斯坦文化日活动。哈萨克斯坦在上合组织中扮演重要角色。肖玉笛 摄

  中亚多国和中国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已发展成为最权威的跨区域组织之一,是全面应对安全挑战、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深化文明对话的有效机制,这为各方营造了真正的友谊和信任氛围。本组织所倡导的“上海精神”,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生动范例,成员国友好合作发展,也将优化亚欧大陆政治景观。(完)

  受访者简介:

  

  阿迪力·卡乌肯诺夫,汉学家,哈总统战略研究所首席专家、国际问题专家。专注中国哲学研究,热爱中国武术、象棋等中国文化。曾在山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系统学习中国知识,深入感受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曾发表百余篇关于哈中关系发展的文章,参与撰写多部关于中国外交及社会经济发展著作。是一位中国社会观察家、中国文化传播者。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