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越岭 “追光”前行——龙龙高铁梅龙段下黄田隧道施工侧记

发布时间:2024-11-22 03:39:19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广州9月12日电 题:穿山越岭“追光”前行——龙龙高铁梅龙段下黄田隧道施工侧记

  作者 郭军 刘胡 邹佳兴

  9月11日23时30分,零星的光点在山谷间闪动,王昆和工友们走进梅龙高铁下黄田隧道,开展“手拉手式线路隐患排查”。龙龙高铁梅龙段开通在即,为确保列车运行万无一失,王昆和其他隧道建设者们每晚都会上线路开展“地毯式”排查。

  “这里是当时最难处理的岩溶段,可给我们添了不少麻烦。”王昆在隧道内边走边说,这个7公里的隧道,他们足足“走”了800多个日夜。

  下黄田隧道全长7377米,最大埋深290米,是整条高铁建设的“咽喉”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中铁二十五局项目建设者采取长隧短打、斜井开挖的方式,多点施工、协同作业,用时2年4个月,凿岩取道,完成了“追光”之旅。

2023年8月28日,梅龙铁路下黄田隧道实现贯通。邹佳兴 摄

  下黄田隧道穿越山区多条地质破碎带、岩溶强烈发育带、地下水丰富,地质条件复杂,为高风险隧道。尤其是隧道出口段,施工期间经常发生涌水、突泥、掉块,施工如同在“豆腐”中打洞。用中铁二十五局项目四分部副总工程师王昆的话来说:“常规施工手段根本降不住下黄田隧道的‘怪脾气’!”

  针对上述情况,项目团队经过专题研究、技术攻关,拿出了破题思路——超前预测,动态调整,岩变我变施工变。

  在隧道掘进前,建设者采用超前钻探、物探相结合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法,一方面运用TSP、地质雷达等手段进行长距离探测,为隧道作业面做“CT扫描”,及时将地质预报结果反馈给施工人员,以指导施工作业;另一方面,通过超前水平钻和加深炮孔,进一步验证预报结果,随时对围岩突变、极破碎、弱围岩等地段主动实施超前钻探,有效获取围岩相关信息,实现超前管控。

  掘进过程中,他们根据围岩变化情况,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原则,根据超前地质预报验证资料,加强超前支护措施,采取大管棚加超前小导管方法,“一长一短”提前加固围岩,有效提升掌子面自稳性。动态调整支护措施,通过短进尺、快循环,实现“快挖、快支、快封闭”,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2023年8月28日,下黄田隧道实现贯通,标志着全线52座隧道全部贯通,项目“咽喉”工程得以顺利打通。

  据悉,针对下黄田隧道施工可能存在的坍塌、变形等隐患,中铁二十五局梅龙铁路项目建设者精心打造“智慧工地”,系列“黑科技”的运用,让项目建设更加“智慧”,为隧道施工加上了一道“安全锁”。

  回忆起隧道掘进的时光,下黄田隧道斜井工区技术员周子涵摸了摸手中的安全帽,感叹道:“它就像是我的护身符,陪伴我进洞的每一天!”在那800多个“追光”的日子里,周子涵每天都会认真规范地佩戴上自己的“智慧安全帽”,刷脸通过智能门禁系统,进入下黄田隧道。

  “智慧安全帽”是建设者们进隧道前的必要“装备”,佩戴上它,即便是在距离地表290米的地下深处,管理人员也可以透过安全帽内的智慧芯片,在后台终端看到每个人的行动轨迹。同时,该系统还覆盖了人员考勤、紧急撤离、SOS紧急求助、实时监控、轨迹跟踪、轨迹回放等功能,便于施工精细化管理。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针对围岩稳定性差、安全风险高、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要求高等难点,该项目建设团队打造集“环水保管理、隧道自动化监测平台、拱顶沉降监测、周边收敛监测、自动化数据采集、安全预警卡控督办系统”于一体的自动监测预警系统,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实现隧道安全顺利贯通。(完)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