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04:23:08 来源: sp20241125
中新网 桂林8月17日电 题:广西桂北中元节:祈福河灯点亮资江
作者 蒋丰慧 涂丽莎 杨宗盛
“2008年,当时6岁的我在父母的带领下参加资源河灯节,灯盏漂满资江,看不见水面,非常壮观。”8月16日晚,广西桂林市资源县本地人蒋松延,特地穿了一身汉服,在资江河畔放下一盏河灯。“现在河灯节所放的河灯种类更加丰富,作为青年一代,我想多关注这些中华传统民俗文化。”
16日晚,资源县城人潮如涌,当地汉、苗、瑶等各族同胞及中外游客聚集资江河畔,将承载着美好祈愿的河灯放入江中,各色河灯带着民众的祈愿,随粼粼波光顺流而下,照亮江面,如同星光散落人间。
据了解,“河灯”在资源有着特殊的意义。位于境内的资江流入洞庭湖,历史上的资源是桂北与湖南的交通动脉。水路运输繁忙的资源水域常发生舟覆人亡事故,为祭奠亡者,每逢七月半,人们就会自发为水中亡灵做法超度,漂放河灯,寄托哀思,祈祷平安,资源县七月半放河灯的习俗由此而来。
图为8月16日晚,在广西桂林市资源县资江里漂流的河灯。唐梦宪 摄1995年,资源县政府举办首届河灯歌节,该活动逐渐演变成一个以祭祖、祈福、商贸、民娱等内容为主的地方性节庆。2014年,资源河灯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西师范大学泰国籍留学生章安安漫步资江边,将手中的八角灯放入水中,用手撩拨水面,让河灯“走”得更远。她向记者介绍,泰国也有着和资源河灯节相似的节日——水灯节。人们会用蕉叶制成灯盏,鲜花加以点缀,在节日当天,将亲手制作的水灯放入河流中,以寄托心中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水灯节上,有人将自己的一缕头发放在灯中,让它随水漂走,我们相信不幸会随着这缕发丝离我们而去。”章安安介绍道。
同为广西师范大学泰国籍留学生的周艺霏,用手机记录下自己在资源河灯节的所见所闻,准备分享给泰国的亲友。当看见动物模样的大型河灯时,他笑着表示,自己是第一次看见这些造型多样的河灯。
憨态可掬的熊猫,半人高的莲花、彩色的小马、绘制各种植物的桂林山水……需几人合力放入水中的多盏大型河灯,在江面格外醒目。这些造型吸睛的大型宫灯,多出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俸文顺之手。
图为8月16日晚,泰国籍留学生在资源江边放河灯。 中新社 发 唐梦宪 摄俸文顺是资源镇石溪村人,家族世代制作河灯的他,8岁就开始和父亲学制灯。“以前看家里长辈用竹子做灯,我们就用稻草学着扎灯。”
“资源县做河灯的历史悠久,家里老人说以前的人用南瓜叶、芋头叶做灯,后来用竹篾做灯骨,糊纸制灯面。小时候,家里人会做‘粽子灯’‘八角灯’‘敬神灯’过河灯节。”俸文顺说。
在制作河灯的道路上,俸文顺有传承也有创新。“我喜欢看动物世界观察动物的神态,尝试用河灯还原出来。”
俸文顺将传统的砍竹破篾、制灯定形、蒙纸画色,与网络信息相结合,创新制作出了龙、马、老虎等生肖动物灯,以及唐僧、悟空、观音等神话故事人物灯。
如今,俸文顺经常利用空余时间教授家人和村民制作河灯,他说,家中14岁的孙子也已学会制作简单的小河灯。“只要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我愿意无所保留地教他们。”俸文顺说道。(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