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23:39:05 来源: sp20241124
5月11日,受地磁暴影响,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上空出现极光。
◎本报记者 陈 曦
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5月11日9时发布地磁暴红色预警:北京时间5月10日23时起发生地磁暴,最大级别达到超大地磁暴(Kp=9)水平,预计后续仍可能发生大地磁暴。
与地磁暴相关新闻同时出现的,还有“地磁暴让手机信号中断、引发失眠、导致飞机引擎故障”等网络传言。它们被大量传播,引起部分公众不安和恐慌。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为您拨开迷雾、找寻真相。
地磁暴让手机信号中断?
真相:对手机通信没有影响
手机作为现代主要通信工具,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有网友称,地磁暴会导致手机信号中断。
对此,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长阎为国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地磁暴对手机通信没有影响。
资料显示,地磁暴是指在太阳爆发活动中,高速日冕抛射物质携带太阳磁场冲击地球,对地球磁场产生剧烈扰动的一种现象。日冕抛射出的高能粒子流在抵达地球后,会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导致磁场电子快速移动,产生电流。
“地磁暴可能会间接影响卫星导航系统。当高能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导致地球电离层密度发生变化时,导航信号可能延迟或减弱。”阎为国进一步解释,这是因为卫星导航系统通信主要依赖地球电离层反射传播。
除此之外,地磁暴还可能间接影响卫星通信系统。“一些依赖卫星链路的高级通信服务,如卫星电话等,在极端地磁暴事件中可能会受到暂时性干扰。”阎为国说。
相比之下,现代手机通信依赖无线电磁波,通过地面基站收发信号。这些信号属于特定无线电频率,与地磁暴影响的地球磁场频率完全不同。
手机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主要取决于基站的覆盖情况、信号强度以及网络容量等因素。在初期建设时,地面基站设计人员已经充分考虑到地磁暴等影响因素,增设了防护措施,减少外部环境对手机通信质量的影响。
地磁暴引发失眠?
真相:无证据表明二者存因果关系
从太阳耀斑活动到地磁暴,一些网友将这些自然现象视为引发失眠、头晕、心慌等不适的“罪魁祸首”。“这几天我失眠了,原来是因为地磁暴”等言论在网上出现。
对此,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说,地磁暴主要影响依赖地磁导航的生物,比如信鸽,不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地磁暴与人类失眠、头晕等不适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阎为国说,人体并不是一个敏感的“磁力计”,能够感知地球磁场细微变化并直接引发生理反应。
失眠和头晕是常见的健康问题,成因复杂,包括但不限于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心理因素、耳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这些因素远比地球磁场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更直接和显著。”阎为国说。
值得注意的是,对未知或被夸大解释的自然现象的恐惧和焦虑,反而会影响睡眠质量。“在地磁暴传言传播过程中,负面情绪或许会加剧某些个体的不适感。”阎为国补充道。
地磁暴导致飞机引擎故障?
真相:对低空飞行器影响极有限
很多人听到地磁暴,就从其字面理解,觉得它应该像风暴一样席卷地球。更有甚者把地磁暴和近年来出现的飞机引擎故障联系在一起,称这一定是地磁暴“捣的鬼”。
对此,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讲师王云飞说,地磁暴主要影响地球电离层和磁场,对地面及低空飞行器影响极其有限,更不可能直接威胁有多重防护措施的现代飞机引擎。
据了解,可能引起飞机引擎故障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机械磨损、维护不当、外来物吸入、燃油质量问题等。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对每次飞机事故或故障都会进行详尽调查。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官方报告将飞机引擎故障直接归咎于地磁暴。
“现代商用飞机引擎经过严格测试,具有高度可靠性和冗余性。它们能在极端环境下稳定工作,包括强风、冰雹、雷击等恶劣天气。引擎内装有先进传感器和控制系统,一旦检测到异常,会立即启动保护措施,确保飞行安全。”王云飞介绍,“此外,在初期设计时,工程师已经考虑飞机受到磁场干扰的可能性,并采取了相应防护措施。”
国际航空安全记录和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得益于工程技术进步和严格维护程序,飞机引擎故障率在过去几十年间持续下降。
地磁暴出现期间要少出门?
真相:可照旧进行日常活动
在地磁暴分级体系中,Kp指数是用来量化地磁活动水平的一个指标,范围从0到9。当Kp指数达到9时,表明地磁活动极为强烈。最近监测到的地磁暴,Kp指数已达到9,这让不少人非常害怕。甚至有网友提出,在此期间要尽量少出门,如果非要外出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如戴墨镜、遮阳帽等。
阎为国介绍,地磁暴是地球磁场对太阳活动响应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地球磁场的短期剧烈波动。这类现象虽然听起来吓人,但对人类生活影响极小。
“地磁暴对大多数人日常活动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无论是上下班通勤、户外锻炼还是休闲旅行,都无需因地磁暴出现而做出改变,更没必要采取一些特殊防护措施。”阎为国进一步解释,地磁暴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但主要影响的是地球磁场,而不是紫外线辐射强度,采取戴墨镜、遮阳帽等防晒措施,是完全没必要的。
“公众应当基于科学事实,理性认知自然现象,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用知识武装自己,了解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才是面对特殊自然现象的正确做法。”阎为国说。
(责编:罗知之、陈键)